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尤其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困难。乱收费、择校、工资拖欠、教师流失等问题此起彼伏。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制度是历史积累的产物;要理解现在的制度的功能,就必须从历史中去寻找它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制度是历史环境的产物;要理解一种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就要考察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外部环境。政府的所有功能都需要财政支撑;政府的所有行为都会反映到财政上来。本文认为,必须围绕财力分配在各层级政府间的变化,通过考察义务教育体制确立的历史背景,考察20年来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考察开放以来各项改革措施对义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才能找到义务教育发展困难的真正原因。本文认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缓慢、落后是义务教育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化改革方向下,财税体制改革、税费改革等突飞猛进,政府间的利益结构发生着剧烈的变动,相应的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并没有及时跟进,造成了体制上的不协调,事权和财权的剥离,公共服务的质量下降。换言之,政府间利益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出现严重困难的体制性根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只是其表面原因。同时,长期以来全国一致的低“重心”、分散型办学体制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扩大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因袭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教育政策差异加剧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失衡,加之义务教育的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最终导致了义务教育的严重分化。本文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当前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核心,所有改革必须向市场经济看齐,同时体现社会正义和公平。解决义务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适应这一基本方向,同时需要多项改革措施配套、协调,单独调整和优化某一方面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要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规范府际利益关系,建立高效的公共管理体制;其次,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制度。最后,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体制,重构监督保障机制,以义务教育的标准化制度为落脚点,促进义务教育的健康、协调、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