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建构的影像民族志——跨世纪的中国电影的叙事与符号研究(1990-2010)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of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改革开放之后发展起来的中国电影一直处于“探寻与困惑”、“战略与发展”两种状态之中,这直接导致了21世纪前后十年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跨世纪转型期。本文针对期间二十年的中国电影之流变作出诗学研究--第一阶段是1990至2001年的“镜像阶段”,第二阶段则是2002至2010年的“自我建构”时期,分为上下编论证这转型期中国电影的总体状况。在电影诗学的考察上,本文以文学理论的“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将论述分为“媒介符号研究”与“日常叙事研究”两个部分;在贯串上下二编的方法论上,本文则从人类学诗学的观察视角,深入到中国社会、历史、日常的动态文化以勘察转型期中国大众电影的国族文化之塑造如何书写(展现与遮蔽)自我民族志,并导致了现代化中国视觉文化生产的现象学--一种随着“自我影像”而发生的“故事的消失”。   上编主要以媒介批评为切入点,将中国当代电影置于全球化的电影符号语境,勘察转型期的中国电影所构建的视觉技术化新符号系统如何展现这时期的社会变迁与“中国性”问题。21世纪的视觉文化生产摆脱了《黄土地》时期的物质限制,技术化的文化生产与国家经济体系的完善化形成强大的视觉性媒介话语权力,共同塑造转型期中国的国族身份与文化。在这个媒介环境的结构变化过程中,对于国族文化的转译与展现、传播与接受,不仅建构了这时期突出的新型文化符号系统,同时也深化了转型期中国的精英文化与群众文化之间博弈与交融的现象。   下编则是从电影叙事的诗学批评视角,追问从质疑权威叙事到重构叙事权力的诗学流变,并提出转型期中国电影的审美日常生活化,以及视觉技术媒介所自我展现的民族志的日常审美化之双向融合趋向。上编对媒介符号的语境研究主要是作为下篇对电影内部研究的铺垫,亦即,这时期的中国电影是传统诗学根基与视觉性媒介的相遇之后发生碰撞的场所,转型期的符号意象生产深化了“符号-叙事”的认识论问题;因此,本文追问的是,我们如何从这个被展现--同时也被遮蔽的--经验知识以及虚无化叙事结构中获得对国族自我意识的认知、认同与自我迷恋,则成为当下中国电影研究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转型期中国电影的符号学与叙事学之重新思考,提出的基本关注点是一种诗学意义上的人类生存思考。本文认为现代化转型的中国电影,其视觉技术化的大众文化生产业已迅疾地升级为一种无形的、取消故事叙述的“文化暴力”,此“丝绒般”的庞然大物不仅仅笼罩着围观的群众,同时也给以文字符号塑造国族文化的传统精英阶级创造了“经济-价值”的舞台。换言之,转型期的中国大众电影取消了对人类生存故事的叙述方式,叙事的虚无化取消了人类自我认知的可能性,而走向一种以视觉技术化为出发点、追逐“中国梦”、自我建构的影像民族志书写。最后,本文针对此转型期的媒介符号建构与电影叙事结构的发展主流趋势,提出一种电影诗学与自我民族志之间的对话性多声道书写的可能性,以作为对中国电影的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建设也不断加快,交通拥堵问题也日趋严重,轨道交通以安全、稳定、准点等特点,逐渐改变了人民的出行方式
刘节先生是我国着名的古史研究专家,长于古地理学、考古学和思想史的研究,在古文字上也有深厚的功底。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主要收录在《楚器图释》、《古史考存》两部着作
李商隐在创作上经历了一个由散入骈的过程,他早年创作了大量散文,虽然多数亡佚,可是质量很高。居令狐楚、崔戎门下时,转习骈文,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散入骈并没有让李商隐放弃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对美国华裔文学文本进行文化及文学的解读,以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后殖民理论、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选取华裔女性主义文学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先民们经过艰苦的奋斗,不断改造自然,逐渐发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距今约一万年前后,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传统的音乐作曲制作往往需要经历非常复杂的过程,必须投入充足的时间、大量的精力与足够的资金,这同日益繁忙的现代化快节奏生活明显相违和.鉴于诞生在本世纪处的电脑音乐技
由于受中华文化影响,汉字文化圈中的国家与地区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越南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之一,曾经以汉字为官方文字,但并不使用汉语官话作为口头
徐坤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个积极进取的女作家,她以多变的创作风格和调侃式的语言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不仅为她的创作提供灵感,还成为她的书写对象。论文以徐坤
随着电子企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子产品的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根据以往电子产品生产管理经验,总结了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的影响因素,并从建立专业化的生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