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6对草鱼GH-IGFs轴相关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niel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脊椎动物中,生长激素(GH)主要通过调节肝脏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表达和分泌,影响机体的糖、脂、蛋白质的代谢,进而调控其生长代谢、生殖发育及免疫功能。以GH/IGFs为中心的一系列激素、受体及信号分子构成所谓的GH/IGFs轴,该轴受到营养状况、盐度、渗透压、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病原体感染会影响鱼类GH/IGFs轴的生理功能,但其影响机制还不清楚。本论文以草鱼为模型,研究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对草鱼GH-IGFs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并初步探索IL-6影响IGF-I表达和分泌的分子机制。首先,我们用杀鱼爱德华氏菌腹腔注射草鱼,发现其血清GH水平无明显变化,但肝脏中的IGF-Ⅰ、IGF-Ⅱa/b mRNA表达水平下调,且血清IGF-Ⅰ水平也被抑制,揭示细菌感染确实可抑制草鱼IGF的表达和分泌。同时,该细菌感染还抑制了肝细胞中GH受体(GHR)mRNA表达,诱导了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2/3(SOCS2/3)的表达,提示细菌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这三个基因来调节IGFs的表达和分泌。该感染还显著增加肝脏中的促炎因子IL-6的表达。鉴于肝脏中IL-6受体的高表达及肝脏是IL-6重要的靶器官,我们推测IL-6可能参与细菌感染对IGFs的抑制作用。因此,我们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草鱼IL-6蛋白,并用此蛋白注射草鱼,发现血清中的IGF-I水平降低,而血清GH水平没有发生变化,且肝脏中的IGF-Ⅰ和IGF-Ⅱa/b mRNA表达水平下调,证明IL-6在杀鱼爱德华氏菌抑制IGFs的表达和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肝脏IGFs表达主要受到GH的调控,为了进一步探究IL-6对GH调控IGFs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我们用原核表达及变复性方法获得草鱼重组GH蛋白。用此重组蛋白处理草鱼原代肝细胞能显著上调IGF-Ⅰ和IGF-Ⅱa/b的mRNA表达,表明该蛋白具有生物学活性。利用重组草鱼GH和IL-6蛋白,我们发现IL-6能剂量和时间依赖地抑制肝细胞中GH诱导的IGF-Ⅰ和IGF-Ⅱa/b mRNA的表达;且在24 h处理后,IL-6的抑制作用最强。不但如此,IL-6还能抑制GH刺激的肝细胞中IGF-Ⅰ的分泌。我们研究发现IL-6注射草鱼后,其肝脏中GHR mRNA表达下调和SOCS2/3 mRNA表达上调,进一步研究发现IL-6单独处理并不改变肝细胞中IGF-Ⅰ和IGF-Ⅱa/b mRNA的本底表达,但是能快速诱导SOCS2/3的合成和抑制GHR mRNA表达,这提示IL-6有可能通过上调SOCS2/3表达和降低GHR水平来调节IGF-I和IGF-Ⅱa/b mRNA的表达,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本次研究首次发现杀鱼爱德华氏菌感染能影响草鱼GH/IGFs轴相关基因的表达,证明了IL-6参与细菌感染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该研究有利于了解在细菌感染条件下,炎症因子对IGFs这一生长和代谢调节因子的调控新机制,是对鱼类免疫防御和生长发育之间联系及机制的探索。
其他文献
在极端场强、超低温度等极端物理条件下,光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会呈现一系列全新的物理现象,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在实验室就可实现这样得特殊条件。离子、原子、分子的囚禁、冷却和操控以及外加强场、等离子体等条件下原子分子结构和动力学行为研究,是当今国际上原子分子物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一方面激光冷却技术的发展,使得极低温度的原子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实验工具。通过光电离冷原子的方法,可以得到近强耦合的超冷
遍历性和大偏差理论是马尔科夫过程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论文研究的马尔科夫过程一般不具备通常意义下的遍历性,我们主要研究它们的条件遍历性(我们称之为拟遍历性)和大偏差,以及相关问题。首先,我们研究吸收布朗运动的三种拟遍历性质:分布意义下的拟遍历性、分式拟遍历性和Birkhoff意义下平均拟遍历性。我们证明了相应的拟遍历性定理,且分别对应唯一极限概率分布:拟平稳分布、分式拟平稳分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及其参数图纹理分析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PC)与慢性肿块型胰腺炎(chronic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CMFP)及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的鉴别诊断、术前预测PC的T分期和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
目的:通过药物及基因的调控手段,用姜黄素和/或mi R-455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实验模型,探索两者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的表达及对AD相关病理指标的调控进而改善AD动物模型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靶向结合HDAC2 3’UTR区的microRNAs,通过q PCR验证m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目前,全球有4000多万AD患者,中国AD患者超过1000万,到2050年,全球AD患者将超过1.15亿。鉴于日益增长的患病率及药物作用的局限性,寻找非药物干预手段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疗法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神经精神疾病,包括AD的治疗,并且有研究发现聆听音乐具有减缓AD认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破坏性极高的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寿命缩减10-20年,不仅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病因也十分复杂。精神分裂症的初始阶段,即首次发作,是治疗和预防的关键时期。儿童期创伤已被公认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环境因素,与精神分裂症发作存在因果关系,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认知功能障碍和代谢异常是精神疾病常见的问题,研究发现,儿童期创伤不仅可以直接影响症状发展,还可以通过认知功能常用评价指标-执行功能来
马尔科夫过程大偏差理论是马尔科夫过程理论的重要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丰富的理论结果并具有广泛的应用。迄今,这方面的结果大多建立在一定的强遍历条件下,而这些条件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很难满足,从而大大限制了理论结果的应用。弱化对遍历性的要求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广泛的应用背景,也是大偏差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公开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两类具体的马尔科夫过程――吸收马尔科夫过程和一类奇异扩散过程,它们都不是经典意义下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异质性的致残性重型精神障碍。目前,早期SCZ患者的病程管理和代谢不良反应等问题已成为本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首次提出一种基于糖脂和嘌呤代谢来识别SCZ的机器学习研究方案,将两种成熟算法应用于SCZ早期预后并对比,然后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代谢指标的可能影响。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基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
目的:通过应用DCE-MRI及特定药物动力学模型所获的灌注参数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良恶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120例乳腺癌患者(于手术前一周内行乳腺DCE-MRI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其中60例伴有腋窝淋巴转移(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ALNM),称之为ALNM组;另外60例不伴ALNM,称之为非ALNM组。通过后处理软件提取ALNM组同侧腋窝
目的:建立一套由hiPSC诱导分化为MSN的高效快速且具有较高安全性的体外实验方案;并将获得的MSN植入QA造模HD大鼠的纹状体,用于验证对HD的治疗作用。方法:(1)建立起一套用hiPSC诱导分化产生MSN的细胞体外培养方案,并且获得的MSN需要满足本研究的产量及质量要求。(2)通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对诱导分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产物进行检测,以验证诱导培养的效果;检测在诱导分化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