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带是海洋向陆地的过渡地带,随着沿海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矛盾愈加突出,人们对海岸带开发利用程度越来越强烈。大面积的海岸带地区被人们用于养殖、旅游、晒盐等经济活动,近年来利用浅海滩涂资源进行水产养殖和发展农业生产,也成为了海岸带地区重要发展趋势,各种开发建设使海岸带滩涂湿地成为了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然而,海洋大开发过程中,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不但不能提高经济发展,而且还会造成沿海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生态问题。21世纪开始,随着人地矛盾不断加剧,海岸带的围海造陆成为沿海地区开发的热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不断的加强,浙江省乐清湾海岸带地区景观变化显著,成为全国围海造陆面积和比例最高的海湾之一,对海湾内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因此研究乐清湾海岸带地区人为干扰度定量计算及海岸带景观对人类活动的响应问题势在必行。本文以乐清湾沿海24个乡镇为研究区域,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分析、人为干扰度分析等时空分析方法,利用渔网工具,使用网格法,设置评价单元,研究乐清湾1995~2015年间的人为干扰度和景观格局指数时空变化情况,并探讨景观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自1995年到2015年期间,整体上,乐清湾海岸带地区景观类型和面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涉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林地面积逐年减少,其中1995-2000年有小幅度的增加趋势,主要原因归结于玉环地区围填海,2010-2015年间减幅最大;耕地面积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前15年减幅明显,2010年后,耕地面积变化幅度趋于平缓;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与其他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尤其2000年后增幅明显加快。在研究期间,研究区域整体上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斑块之间的连通性逐渐减弱,景观异质性增强;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化,但在2010年后有稍缓趋势,开始趋于整体化发展;景观形状开始趋于复杂化,2010年后稍有规则化趋势;景观丰富度逐年上升,优势度下降,各类型斑块在景观中呈均衡化分布趋势。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加剧,导致海岸带景观类型中的斑块逐渐破碎化,斑块分布更加分散,景观形状的复杂程度增加,斑块分布均衡化,景观异质性增强等特征出现,表明景观格局指数可以较好地表征人类活动的强弱变化。(2)评价单元的选取会影响研究结果,本文在探讨人为干扰度空间分布情况时,评价单元的尺度越小,所展示的结果越佳,越接近于实际情况。本文选取精度1×1km评价单元来分析海岸带地区人为干扰度空间分异规律以及景观格局对人为干扰度的响应。(3)人为干扰度与景观格局指数有一定相关性,并且出现明显“转折点”,主要表现在:当人类活动处于低干扰区间时(1≤HI<4.5),随着人为干扰度的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强,多样性增加,景观丰度不断增加,最大斑块指数逐渐减小,斑块优势度下降;而在高干扰区间(4.5≤HI≤7)时,随着人类活动干扰不断加强,斑块之间的连接性增强,景观趋于整体化发展,最大斑块的优势度逐渐上升。(4)1995~2015年,乐清湾整体上人为干扰度(HI)呈现上升趋势,以中低干扰程度为主,但中干扰等级、中高干扰等级、高干扰等级的评价单元逐年增加,由此可见乐清湾地区人类活动对于海岸带地区的干扰情况处于上升趋势。空间分布上,乐清湾北部地区整体HI较弱,乐清市与玉环市的东部沿海地区HI变化较大,中高干扰地区与高干扰地区的范围逐渐扩张,HI的分布除了与人类活动强度息息相关外,还与海岸带地区的地形地貌有关,一般来说平原地区有利于人类活动开展,HI值较大并且有向四周扩张的趋势。当人类活动处于低干扰区间(1≤HI<4.5)时,最大斑块指数(LPI)、斑块密度(PD)以及蔓延度指数(CONTAG)与人为干扰度(HI)呈显著负相关,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以及正方像元指数(SQP)与人为干扰度(HI)呈显著正相关。类型层面上,正方像元指数在随着HI不断增强变化的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在转折点两侧的景观形态格局指数变化趋势截然相反。在不同干扰阶段,SQP指数变化趋势不同,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持续加大,地表形态经历先破碎,复杂化,再同质化的过程,即简单(单一)——复杂——简单(单一)的一个发展变化过程。(5)人类活动核心区(乐成镇和珠港镇)沿海整体上呈现人为干扰度增加的趋势,但人类活动聚集方向与时间不同,乐成镇人类活动增加明显主要是在2010-2015年间,且向东部沿海地方转移,而珠港镇人类活动较强是在2000-2010年间,主要向中东部以及东南部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