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膝退行性骨关节病(Knee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KOA or KDOA)是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物理治疗作为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已被广泛接受与认可。手法对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防治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目前关于手法治疗对膝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面的相关文献少有报道。
目的:本研究采用现代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方法,引进生存质量指标,对手法治疗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本课题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RCT设计,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I、II期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病例10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刘氏手法,对照组50例,采用杜氏手法。在试验基线点T0(治疗前)、试验中点T1(治疗7次后)、试验终点T2(治疗14次后)、洗脱期后点T3(治疗结束后一月随访时)观察两组患者主症(疼痛、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变化;在T0、T2和T3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改善情况。
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共100例,实际完成89例(试验组45例、对照组44例),脱失11例(试验组5例、对照组6例)。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关节症状、体征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1试验终点观察示:试验组优、良、中、差分别为11例、19例、13例、7例,总有效率86%,优良率60%;对照组分别为6例、14例、22例、8例,总有效率84%,优良率40%:两组间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点上,其PPI(现时疼痛强度)、PRIs(疼痛感觉类计分)、PRIa(疼痛情感类计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等积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疼痛症状也随之持续减轻(P<0.05),且治疗结束一月后,其疼痛仍能得到较好控制。在T2时点PPI、PRIs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膝关节行走能力评分,膝关节主动屈曲、伸直能力评分等方面均明显升高(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行走、屈伸功能也随之持续改善(P<0.05),且治疗结束一月后,其功能下降程度仍然得到有效控制。在T1时点膝关节行走能力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领域及总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T2、T3时点上,其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均较T0时点有明显增高,且在生理、心理领域和总评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试验组患者在T3时点上,其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在心理领域和总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手法治疗有缓解或消除KOA膝关节疼痛作用,刘氏手法缓解疼痛效果优于对照组。2.手法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刘氏手法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见效迅速。3 手法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尤其是在生理和心理领域,刘氏手法优于杜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