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来源 :新疆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中美贸易摩擦等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行新一轮的战略调整。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又无形中加速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构。在多重压力下,中国于2020年底顺利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跨入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的新征程。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影响中美关系呈现新的特点,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中美博弈俨然已上升到大国竞争层面。在中国逐步进入后发优势叠加自我创新的发展新阶段,从发展战略出发,许多领域需要适时从模仿创新、跟随发展向自主创新、领跑发展转变,实现效率变革在下一发展阶段显得尤为重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成为典型事实,各地政府给予高度重视,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变革。城市群作为承载中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其战略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平台,对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为空间尺度,选用城市层面2003-2019年相关发展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在梳理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相关理论基础上,从本地效应和溢出效应两方面分析影响机制,并相应提出三个研究假设。在指标测算方面,通过比较产业集聚度和创新效率的不同测算方法,选择以区位熵计算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以DEA-Malmquist指数测算区域创新效率,并从测算结果入手对相关发展现状从时空等角度进行分析。整体上看区域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五大城市群之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空间差异较大。实证部分通过模型比较与适用性检验等,最终选择空间杜宾模型,就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促进创新效率提升,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技术效率变化产生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空间效应项系数显著为正,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能够促进本地创效效率提升,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总效应显著为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两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通过替换空间权重矩阵进行稳健性检验,核心结论稳健。分城市群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主要体现为作用强度的差异。最后根据相关结论,提出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合理集聚,充分发挥创新高地引领作用;增强创新要素协调性,发挥技术效率推动作用;充分利用直接与间接效应,推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加快区域内部均衡发展,进一步释放成渝城市群潜力等六条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推进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中提出,我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因此实现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目前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如何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我们亟需关注的问题。环境规制是推动地区环保的有力之举,而在现有政绩考核体系下,环境
学位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面对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实现主要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疆作为典型的西部省区,更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正确认识新疆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所处阶段及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掘科技创新对该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推动力,对提高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基于2010-2019年新疆全疆层面的时
学位
我国能源绿色发展面临着新的转型起点,在扩大能源消费总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能源消费质量,提升天然气消费占比,进一步合理构建天然气消费市场。从能源转型的综合成本来看,天然气的碳排放低于煤炭、石油等高碳排放能源,且具有价格合适、储量丰富、清洁等优势,使得天然气相较于其他能源来说更加具有弹性,是重要的过渡型能源。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天然气消费大国,并且天然气消费系统比较复杂且庞大,影响天然气消费需求的因素
学位
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与支撑,对维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分工是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一个经济活动由同一主体承担下通过合理的任务分配与操作分解,根据不同资源与规划而将其分配不同经济主体共同承担,因此明确区域产业分工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
学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阶段,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带来的问题逐渐显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如何从产业视角切入以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助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随着新一轮产业变革以及科技革命的发生,中国经济结构服务化倾向显著,服务业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与支撑经济
学位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够合理,不同种类的能源消费引致生态效率的差异,且省际间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因素导致能源消费空间关联结构的日趋复杂与多样化。分析中国省际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关系是衔接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一环,对于解决“新常态”背景下能源—经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市的区域数据,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中国省际间能源消费的空间关联网络,借助社
学位
为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在联合国一般性气候大会上,中国隆重地向世界宣示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国家目标。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目标,需要各个省市和自治区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碳达峰目标以及实现路径,以配合全国实现碳达峰。二十世纪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快速经济增长导致其碳排放迅速增长。尽管如此,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仍相对滞后,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导
学位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不确定的冲击或扰动都会对城市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面临不确定性扰动与未知的风险增多,使城市经济系统无法预测。城市经济韧性是衡量城市经济在遭遇冲击时能够抵御与维持或恢复到原有状态能力的指标,能较好地评估城市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能力。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增强经济韧性强度成为学者探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梳理,结合城市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
学位
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疲软阶段,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低附加值、技术贸易壁垒等各种问题严重凸显,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破除制造业发展困境,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强大潜力,成为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由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产业对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在一系列的融合加速发展效果下新型产业运势而出,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故深入展开讨论数
学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下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增速下降、传统产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受到严重约束的背景下,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就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率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创新方面出现的短板无法给予产业结构充足的转型升级动力。同时,在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产业协同集聚也为产业结构层次以及经济发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