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中国日常作息史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ao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欧洲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开始转向经济与物质生活以外的日常生活史,他们注意到各个阶层生活作息的表现形式、历史条件及文化象征,并且把个体掌握的自身时间放置于国家的作息制度框架下研究,从而出现了《中世纪日常生活史》等研究成果。随后,欧美中国史研究也将日常作息史列为生活史的一个必要方向。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回顾这个方向的形成及其发展沿革,梳理其问题意识、概念范围及理论方法,同时比较分析海外研究著作对于我国作息史的影响。进而我们可以看到,以目标群体为导向的西方作息史对中国作息史的主要影响是不同视域的选择以及研究理论的运用上。总的说来,西方作息史是日常生活史的一个分支,它是在同时性的学术思想、“在场”理论、对生活史时间层面的关注等问题意识下产生、发展的。中国作息史也参考了这些理论,例如:年鉴学派的“整体史”观念;布迪厄的“争夺生命时间”理论;注重时间变化形态的时间体验饱和理论;以汤普森为代表的复合因素时间内化模式;强调新教伦理与历史运动之间关系的时间加速理论。经过对欧美中国作息史的理论模式、研究内容及对象(昼夜史、节庆史)、研究视角及方法(群体、阶层日常作息研究)进行分析,本文发现海外中国作息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作息史的影响,其主要问题意识围绕着机械时间与自然时间的关系。眼下,欧美作息史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大多采用单一线性的时间观,还没有提出更多的研究框架及思考方向。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这些理论范式、研究内容,还有研究方法,都会指向从自然时间转型到现代化社会时间的发展路径。
其他文献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 ,使得内部控制失去了其应有的基础。面对加入WTO的严峻挑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我们必须借鉴先进理论来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环境。文
文章采用中学生孤独感问卷对自贡、乐山地区四所中学共278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①农村留守中学生在纯孤独感因子上分值均高于非留守中学生,呈现显著差异;②农村
统计学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统计学教学存在如教学理念落后、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和考核方式简陋等诸多的问题,统计学并没有发
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营业利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但同时也会加大企业风险,因此企业必须保持适度负债,合理确定负债经营的"度",才能使企业在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
该文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过程 ,说明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必然存在着过渡阶段 ,并探讨了该过渡阶段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文章从信息素养与网络安全教育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指出了现阶段进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开展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途径。
本文以厦门PX项目案例为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若干有代表性的特征,指出,使公民参与发挥实质性作用,关键在于转变决策者观念,提升参与公众的组织化程度,畅通制度
南海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方向,北部连接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向南可抵达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西部连接中南半岛、可以通向南亚次大陆,进入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