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作为社会组成的重要主体,是各个层次最关注的一个群体,但同时也是容易忽视的一个群体。由于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自主活动能力的有限性,因此,儿童的活动空间大部分是包含儿童及成人两种群体的。因此在设计上,由于设计意识的淡薄,更多地是以成人的视角来给儿童设计使用的空间,缺乏对儿童适用性、舒适性、安全性及对于儿童心理偏好等方面的考虑,这必然会造成儿童与活动空间之间的隔阂。目前,教育职能已经成为科技馆、博物馆、等文化类建筑重要的一项社会职能,这类建筑以其大量的资源优势成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场所。“2006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青少年”,以及由广东省博物馆协会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基金会和北京洛德文化中心协办的“2016年博物馆儿童教育研讨会”都体现了博物馆、少年宫、儿童文化乐园等建筑在实际操作中儿童观众的重要性,儿童已经成为文化类建筑主要的受教育主体。同时,已开放的大量科技馆、博物馆实例中重展陈,轻教育以及轻场所本身的现象暴露出各文化馆建筑忽视儿童的现状。在文化类建筑中设置面向儿童的空间,为儿童提供相关的教育活动,是现今社会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这一点早已达成共识,但是如何在文化类建筑中设计出适合儿童参观游览学习的空间,一直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指导原则和设计方法。本文以文化类建筑中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考察以及大量的案例分析和详细地调查问卷等研究手段,并从文儿童心理学入手,了解儿童空间和儿童心理的关系及背景,梳理儿童行为和空间的关系,调查国内文化类建筑中儿童空间发展现状;探究适合于儿童的建筑空间;系统整理儿童对空间的心理需求、儿童观展特征和儿童活动组织特征,以此作为儿童空间研究的行为基础;在上述理论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儿童空间在功能布局、空间尺度、视触觉、安全性等方面的特征,并提出设计方法。望本文可以为在文化类建筑中设计儿童空间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