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为中国崛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中国奇迹”。然而,经济快速发展却带来了高污染、高能耗的生态环境问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促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十九大报告指出在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础上,积极探索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同机制,以及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要通过环境规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2020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绿色生产、发展绿色产业,多方位建设生态环境。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黄金水道,不仅是经济重心,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联系经济与生态的桥梁,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有重要作用。环境规制作为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手段,通过管控企业污染排放倒逼企业绿色生产,可以促进经济绿色发展。目前学术界对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效率的研究已有较多成果,但往往将三者割裂开来,系统性研究较少。在此背景下,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现状如何?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值得我们探索。由于长江带各区域存在经济联系,基于空间视角研究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是必要的。通过厘清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环境规制影响生态效率的调节效应,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界定和回顾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效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重点梳理了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通过构建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非期望产出SBM生态效率指数,分析了2002-2017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及流域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效率的现状及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相关性模型,分析了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及空间集聚情况。最后基于空间视角,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交互项对生态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力度不断加强且区域差异较大;(2)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低于全国水平,合理化具有自下游向上游递减趋势;(3)生态效率水平较低且具有自下游向上游递减趋势,生态效率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并且以低低连片集聚特征为主;(4)环境规制对本地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5)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生态效率都有显著促进作用;(6)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环境规制影响本地和邻近地区生态效率都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从完善环境规制、优化产业结构、多方位协同发展、加强区域经济联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