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13>的亚稳平衡形成机理及其静电簇混凝效应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合氯化铝(PACl)是一种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IPF),Al13被认为是其中最佳混凝形态,高Al13含量成为高效PACl追求的指标。高效PACl的筛选和制备也是实现强化混凝技术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ferron法的改进,结合27Al NMR、SEM、XRD、自动电位滴定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了高Al13含量PACl制备的可行性、Al13的形成机理及其基本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PDA、烧杯混凝试验研究了Al13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混凝动力学和混凝机理。本文对丰富和发展Al(Ⅲ)水解模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实现高Al13含量PACl的生产以及PACl的强化混凝方面有现实意义。研究取得了下列成果:   采用优化解析方程,对各类铝形态均能获得其与ferron反应的特征动力学常数(k值)。以k值为判据,建立了一种改进ferron法,可将铝形态分为五类。该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表征Al13和铝单体形态,而传统ferron法得到的Alb是一种混合表征,只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视为Al13。相对稳定而又不连续的k值分布支持了Al(Ⅲ)的笼式水解模式。同时应用k值判据明确了自发水解和强制水解的不同特征,外来OH-形成低IAQ氛围是Al13生成的一个必要条件。   首次阐述了慢速加碱法制备PACl和迅速部分中和的铝盐沉淀在熟化期的Al13溶出过程和溶出条件。提出了Al13的亚稳平衡形成机理,即低IAQ条件下形成的热力学产物与Al13之间的介稳平衡。用此机理成功解释了PACl制备及稀释过程中各种条件对Al13形成与转化的影响,提出了分步投料法工艺可得到高Al13、高浓度PACl。进一步明确了Al13的部分理化性质。   系统研究并提出了IPF-PACl的静电簇混凝效应,即PACl中的Alb/Al13形成静电簇使胶体不必完全电中和而实现脱稳和混凝。提高水体碱度,可明显增宽静电簇混凝区域,并可发挥Al13的聚集体或Alc的粒度效应。由于Al13相对较高的溶解度,静电簇难以发展成为卷扫网捕作用。但Al13形态稳定,受水质影响小,可在强化混凝实践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某750mm热轧中宽带精轧机组为研究背景,重点研究了活套多变量控制系统。指出了常规活套控制方法的不足,给出了一套基于现代频域思想的解耦控制策略。仿真结果研究表明,该
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这种性能使纳米TiO2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二氧化钛涂膜技术近几年持续升温,许多科研单位都进行了大量实验,而实验对象也遍及
以Ce(NO3)3·6H2O,Pr6O11为主要原料,利用低温燃烧合成(简称LCS)技术在250℃左右引燃,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从粉红到红色直至棕红的具有纳米晶粒的Pr-CeO2红色稀土陶瓷颜料。用传
本文主要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常规铸锭和电磁铸造的Al-Cu和7075A1合金铸锭,以及常规铸锭和电磁场频率为25Hz、电流强度分别为60、80、100A和电流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推进,现在的教学课堂不再单纯地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基础,学校的任务应该是使学生可以将在学校习得的英语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工作中,学校和家长要随着
期刊
套管钻井中的套管柱不仅要保证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还必须确保套管在钻井完成后具有足够的剩余强度以便能够完成后续的完井、固井作业。因此对套管钻井中的套管柱进行疲劳分析
随着显示器件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显示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人们开始研究性能更加优异的背光源系统。光扩散材料能兼顾光源照明的出光效率和光束整形
【摘要】 随着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发展,中职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学习素养的培养,教学模式也更加的现代化和网络化。根据中职教学需求,可以充分应用项目教学法,强化中职动态网站开发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培训,让学生成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分析项目教学在中职动态网站课程开发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促进中职教学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 项目教学 中职动态网站课程 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