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电子器件及结构中热阻测试技术与核心算法提升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ie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新型半导体器件及电子产品在电力电子、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电子器件朝着集成化、小型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其功率密度越来越大,散热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其热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带来的器件性能退化和使用寿命影响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器件核心区域的结温和热阻测量是热可靠性保障的关键技术手段,也是评价电子器件散热性能的关键指标。电子系统中核心器件结温,除了与自身结构有关,器件、组件、模块、散热器等散热路径上各环节及界面热阻都会最终推高其温度。此外,在密闭的器件封装和模组集成的系统应用状态下,很难用常规测试手段实现精确的无损检测。基于电学温敏参数法的瞬态温升测量技术是测量电子器件结温和热阻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无损、快捷和高效率等优点。但是随着器件的复杂度越来越高,电学法的应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多种电子器件与模块的温升和热阻为研究对象,针对电学法各种特殊场景和复杂结构的应用困境,突破其理论局限,开拓新的测量方法,探索其在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应用方式。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针对原有结构函数法在处理“厚夹薄”结构的技术局限,提出了一种高精度热阻提取算法。当某一高热阻、低热容的薄层材料位于多层较厚的材料之间时,传统结构函数法由于其处理手段的限制,无法提取该层材料的热时间常数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逐层推移的“厚夹薄”热时间常数提取方法,通过模拟构造散热路径上前一层材料的热时间常数谱,并在foster模型中将该层材料消除,以避免对后层材料的时间常数计算产生影响。通过多次迭代计算以保证消除的准确性,实现了对薄层材料的热时间常数及热阻的提取,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卫星制造厂的星载部件钎焊质量测量,以测试评估其散热性能。二、以一种典型的异形散热结构——螺旋线行波管为例,研究了基于外部热源的热阻测量方法。根据行波管的结构特点和无有效温敏参数的问题,设计了专用热源芯片和测试探头,将其置于被测器件的热源处,模拟器件的真实发热情况,使热量经过器件的散热路径扩散到环境中,定量测量了散热结构的热阻。通过该方法对行波管慢波结构和收集极这两个主要发热部件的散热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考核,仪器化的测试设备在中电集团第12研究所得到应用,为异形结构的散热性能测量提供了研究技术手段。三、研发了针对μLED微小电流工作模式的热阻测试系统。通过解决纳安级测试电流产生、微小电流下高速开关切换及高精度电压采集等技术难题,搭建了针对μLED的结温和热阻测试系统。通过该系统对不同尺寸和衬底材料的μLED样品进行了测量研究,并通过红外热成像方法验证了结果的准确性。该测试系统填补了电学法在μLED器件热阻测量技术的空缺。四、研究了脉冲工作条件下功率器件的热性能评价方法。针对功率器件在脉冲条件下工作的特点,对连续脉冲下器件瞬态热性能的评价指标——脉冲热阻的测量与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实现了基于热时间常数谱的脉冲热阻计算。并且通过模型仿真、连续脉冲下器件热阻的电学温敏参数测量及红外热成像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结果对比和验证。本文深入研究、探索了电学温敏参数法在多类电子器件的应用,完善了瞬态温升测量技术,扩展了其应用边界,并且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可产业化的测试仪器,可直接应用于相应器件、材料及散热结构的结温和热阻分析,对器件热设计、可靠性分析等领域提供支持,对电子器件检测设备的国产化进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其他文献
随着可穿戴电子设备、智能机器人和生物工程技术等新兴领域的不断发展与革新,通过将固体金属颗粒填料和柔性聚合物基质直接共混方法所制备的传统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Metal-Polymer Composites,简称MPC)已经不能满足电子产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因此,寻找新型柔性金属填料来替代传统固体金属填料,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在全球科研人员的持续研究下,结合了流体和金属双重特性的液态金属受到广泛关
学位
过渡金属-氮共掺杂碳材料(M-N-C)具有灵活的结构可调性,如金属种类、金属掺杂浓度、氮掺杂类型、氮配位数及碳结构等,这使得M-N-C的催化性质受多因素调控,因此,M-N-C在催化领域展现出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M-N-C已在以氧还原反应(ORR)为代表的电催化能源相关小分子转化领域获得广泛研究,并拓展至以脱氢氧化反应为代表的热催化领域以及以类氧化还原酶催化反应为代表的仿酶催化领域。探究M-N-C
学位
分布反馈激光器的发射特性依赖于增益介质和谐振微腔。在众多增益介质中,胶体量子点由于其光电性能、稳定性、易合成等优势被研究人员广泛关注,胶体量子点可用于低成本化学合成。尺寸在纳米量级,有利于通过量子尺寸效应裁剪材料特性。近十年来,胶体量子点在激光系统、显示器件、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基于复杂分布反馈微腔的胶体量子点激光器的设计、制备和发射特性。我们使用干涉光刻法只背了矩形微腔和
学位
随着Internet的普及,Web应用程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为了网络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跨站点脚本攻击近年来显著增加,给Web应用带来了挑战。跨站点脚本攻击(XSS)是对Web应用程序最常见、持续增长并带来危险的攻击。这些攻击对用户、政府和公司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影响,例如窃取用户机密信息(密码和会话令牌)、冒充用户代表其执行授权行为、改变目标网站的外观或行为等并引发声誉损失、法律纠纷和经济
学位
全面感知机动车路网交通运行状态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网络运行效率的重要前提之一。但现有的交通运行状态估计方法多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数据构建,存在采样偏差大、空间覆盖低、解析能力不足以及静态交通监测手段缺失等问题。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车辆自动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
学位
铁电材料因无机陶瓷,如钛酸钡(BTO)和锆钛酸铅(PZT)等在诸多应用领域,如传感器、电容器和传感器等实现技术突破而实现繁荣。但无机铁电材料制造成本高昂、高温烧结能耗大且存在毒性高的元素不利于环保回收。由此,我们回归本源,即第一个铁电体的发现即为分子晶体罗息盐,百年过去了,分子铁电体因其结构的灵活性、可调性和单一手性终于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然而,分子铁电体的发现并不多。在分子铁电定向设计的推动下,
学位
高效、清洁燃烧与碳中和是内燃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点燃式内燃机体积小、功重比高、应用广泛。相比燃用单一燃料在单一燃烧模式下运行,传统点燃式内燃机燃用氢气、二甲醚两种可再生的零碳和碳中性燃料,可采用均质压燃(HCCI)燃烧模式获得更高热效率;同时面对HCCI燃烧模式稳定运行区间窄的问题,可采用传统点燃和火花辅助可控自燃(SACAI)燃烧模式进行改善。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氢气-二甲醚混合燃料的层流火
学位
1968年,Letokhov等人首次在理论上提出:在一个没有反射元件的无序体系中,可通过散射反馈实现受激辐射光放大。1994年,Lawandy等人通过实验,首次在强散射增益介质中观察到了类激光辐射现象。这种光在无序增益介质中通过多重散射实现的受激辐射光放大被定义为随机激光。自此,随机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光源,受到了很多研究者的青睐。随机激光器具有发射光空间分布和频率随机、结构简单、设计灵活、制备
学位
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的成型制造技术,具有操作过程简单、材料能源损耗低、按需泛化能力强等优势,在航天飞行器、汽车工业和医疗辅助设备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金属液滴沉积制造技术作为重要的分支领域,以液滴为单位实现逐点沉积,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泛化能力。然而,粗糙的成型件表面质量和内部结合质量缺陷制约了理论向应用的转化能力。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热源液滴沉积铺展过程
学位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其由包括虹膜、视网膜、视神经、角膜、瞳孔、黄斑和晶状体等在内的多个部件构成。很多眼科疾病会影响视力或导致失明,如老年性黄斑变性、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沙眼等。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视力的报告显示,目前约有22亿人因各种眼科疾病导致视力受损,其中至少有10亿患者的眼科疾病是可预防或可治愈的。白内障是造成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因其造成的失明占总失明的50%以上。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