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玉米-大豆套作种植迅速发展,它充分利用了光、热、水、肥等资源,提高了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大豆总体产量,对缓解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套作大豆在玉米生育后期种植,高秆作物的荫蔽作用导致大豆营养生长受阻,使大豆品质形成受到影响。前人对套作大豆品质的研究局限在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上,对套作大豆的贮藏蛋白亚基、氨基酸、脂肪酸积累特征及其营养价值评价尚未研究,且机理未明。因此,本研究在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玉米-大豆套作种植迅速发展,它充分利用了光、热、水、肥等资源,提高了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大豆总体产量,对缓解区域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套作大豆在玉米生育后期种植,高秆作物的荫蔽作用导致大豆营养生长受阻,使大豆品质形成受到影响。前人对套作大豆品质的研究局限在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化上,对套作大豆的贮藏蛋白亚基、氨基酸、脂肪酸积累特征及其营养价值评价尚未研究,且机理未明。因此,本研究在2011-2012年,以3个不同品质特征的大豆为试验材料,对套作大豆营养价值进行系统评价,揭示套作大豆品质形成
其他文献
红米是一种功能性的稻米,我国关于红米的食用和栽培历史悠久。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红米具有很多利用价值,它不仅具有对人体有益的丰富的微量元素比如硒、铁、锌等,同时红米中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与此同时红米中的花色苷、生物碱和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也具有特殊的功效,因此,有必要对红米材料进行研究和开发,这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红米的研究和利用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旨在通过对红米材料
本文以云烟97为烤烟品种,光叶紫花苕子为绿肥翻压品种,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绿肥不同翻压量以及绿肥与化肥配施对烤烟生长、产质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阐明在不施化肥情况下对烤烟生长发育、烟叶产量品质、养分吸收产生积极影响的最佳绿肥翻压量(范围)和绿肥代替化肥的合理比例(范围)。结果表明:(1)在烤烟生长发育的3个主要时期,绿肥翻压能够有效的促进烟叶的生长发育。不同绿肥翻压量处理之间的农艺性状随绿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Lamiaceae)鼠尾草属(Salvia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及根茎入药,为《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中药丹参的唯一来源。四川省中江县是川丹参的道地产区,因其所产丹参色泽朱红、肉厚、次生代谢产量高而驰名海内外。本试验以四川省中江县丹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以茉莉酸甲酯(MJ)为诱导子对丹参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通过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拓宽油菜种质资源,对于促进油菜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在近20多年来,通过人工合成和选育,育成了一批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具有一系列突出的优良农艺性状,包括雄性不育、抗(耐)病毒病、高抗菌核病、长果、矮秆、白花、大粒、黄籽、多分枝等特异类型。本文选取了96份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25份普通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共121份实验材料。对重要农艺经济性状进行观察和
川渝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之一,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当地人民在栽培过程中的人工选择,形成了诸多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系)。深入了解这些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有助于减少育种亲本选配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而RAPD和ISSR标记技术能够直接从DNA水平反映材料间的遗传差异,不受组织类别、发育时期及环境影响,已被广泛应用于品种亲缘关系的研究。本研究选取涵盖川渝地区选育的34份品种(系)为材料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Kuntze)起源于中国,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现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饮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在茶树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已取得显著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茶树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和遗传连锁作图。本论文主要从SSR标记开发和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两个角度继续推进这一方向的研究,以期加快茶树上QTL定位和标记辅
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中心,拥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这些野生资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育种和开发利用价值。四川古蔺牛皮茶和古蔺黄荆茶原产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椒子沟N28°0.4E105°48.2、海拔900-1100m的亚热带山林中,目前仍处于野生状态。经过形态学的初步鉴定,古蔺牛皮茶和古蔺黄荆茶树型为灌木、小乔木或乔木,树姿开张或半开张,叶椭圆或长椭圆形等,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态性特征。本课题通过对
间套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技术,而遮阴限制间套作大豆产量,且间作和套作大豆受遮阴的生育时期不同。为明确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2010—2012年分别采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对桂夏2号、南豆12、南冬抗22、E61和C103遮阴处理,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时期遮阴的形态产量效应。前期遮阴(VER1和VER2)对主茎长、主茎长/茎粗等主茎形态性状
本试验于2011~2012年在四川郫县大田试验条件下进行,以代表性杂交稻组合F优498为材料,研究了同一施氮量条件下,不同穗肥追氮比例对机插杂交稻产量形成、籽粒生长的生理机制与氮素积累、分配及利用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穗肥追氮比例对机插杂交稻产量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前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追氮比例增加而减小,而后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
玉米雄性不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在不育化制种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1996年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将川单9号玉米种子进行空间诱变处理,从中发现一份雄性不育材料,研究表明,不育性状是受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控制。前期研究以S37为父本同核不育材料杂交构建的F2群体为定位群体,将核不育基因定位在第3染色体3.06位点umc2076和umc167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7cM和4.4cM。本实验以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