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O调控m6A在胃癌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癌在全球死亡率位居第二。由于早期无创筛查手段有限,以及晚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局限,使其成为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对于胃癌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研究的重点。FTO基因最早发现与肥胖相关,被称作肥胖基因。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实验将其指向与多种疾病相关,包括肿瘤的发生与发展。m6A作为一种发生在RNA上的表观遗传修饰,已被发现多年。但随着近年来在生命科学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使得我们对m6A的认识日渐深刻。多项研究证明m6A和肿瘤密切相关。而FTO作为m6A的去甲基酶,可以调控RNA中的m6A水平,最终对肿瘤的生长、增殖、凋亡等产生影响。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FTO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均呈高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FTO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并抑制其凋亡。并发现,调控FTO会引起细胞内m6A水平的改变。由此可见,FTO可能通过调控m6A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TCGA和GTEx数据库数据分析了FTO在胃癌和正常对照中的表达差异情况。随后检测了配对的胃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随后检测了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系(HGC-27和MGC-803)中的FTO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m6A水平;之后,用siRNA敲低胃癌细胞系中FTO表达水平,并验证FTO和m6A的表达水平。随后,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研究FTO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性的影响;通过克隆形成和CCK-8实验观察FTO对胃癌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FTO对胃癌细胞的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配对样本检验,均发现,FTO在胃癌组织中较正常胃黏膜组织表达升高,胃癌细胞系相比与正常胃黏膜细胞FTO基因和蛋白同样表达升高。但是,检测发现胃癌细胞中的m6A水平则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在进一步实验中发现,调控胃癌细胞系(HGC-27和MGC-803)中的FTO基因水平能改变细胞中m6A的水平。同时我们在调控FTO后观察到FTO表达水平对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侵袭性、生长增殖能力以及周期进场和凋亡水平均有影响。
  结论:由此可见,FTO在胃癌中可能扮演着癌基因的角色,同时其可能通过调控m6A的水平来影响胃癌的发生发展。这些实验结果将为后期探索胃癌与m6A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其他文献
背景: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人数的增加而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据估计,全球约有八亿五千万人患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而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也达10.8%。随着病情的迁延及肾功能不断的下降,终末期肾脏病的患者普遍存在疲劳综合征、体能下降、肌肉萎缩等问题。目前,针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原发病治疗、对症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和肾脏替代治疗。多年已来,康复运动作为慢性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NRB)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精准诊断、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及切实性。  方法:收集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责任神经根无法确定的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完善相关检查后,预先判断
期刊
目的: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00天内NK细胞嵌合率的动态变化及重建后亚群和表面受体表达差异,分析并发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敏感指标,为评估及改善移植后患者预后提供线索。  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接受外周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7名病人,在移植后14天、30天、60天、90天采集外周血或骨髓送检,使用短串联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K细
背景:流行病学统计表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已成为居民疾病死亡的主要病因;研究显示血尿酸与冠心病的预后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冠心病发病和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SYNTAX评分系统是根据冠脉造影病变的特点来定量评估冠脉病变严重及复杂程度,部分研究发现冠心病的危重程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但尿酸与SYNTAX评分是否存在相关性,目前文献报
期刊
期刊
背景和目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种克隆性恶性血液疾病,以全血细胞减少、病态造血为主要特征,有进展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高风险。MDS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存在高度异质性,尽管染色体核型已经成为评价MDS重要预后手段,但仍有很多局限性,也不能提供有效治疗靶点信息。随着分子检测技术
目的:1.观察近年来宁波地区初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血脂基础水平,进一步探讨STEMI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血脂异常差异和变化趋势;2.了解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达标情况;3.探讨STEMI患者PCI术后血脂达标率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被确诊为急性ST段抬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现在被认为是全球慢性肝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影响NAFLD的因素众多,最近发现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干扰脂肪代谢、影响胰岛素抵抗等,从而进一步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本课题旨在了解宁波市体检人群中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的分布情况,探讨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与NAFLD之间的关系。  方法: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