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学之学院制研究(1928-1949)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以降,近代中国大学借鉴西方大学教育制度,改变原有的体制,在学术上从“四部之学”发展到“八科之制”,到民初时发展到“七科之制”,再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八院之制”,大学逐步从分科、分门发展到拥有学院学系之组织,这是民国大学学院制的基本发展脉络。此种大学体制的建立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息息相关。1929年,应时而来的《大学组织法》即由有丰富教学和大学管理经验的留学归国人员所制定,此法借鉴欧美大学学院体系,适应当时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建设需要,注重实用科学,奠定了整个国民政府时期大学学院制的基本格局。大学学院制度的确立和在各所大学的逐渐建立过程,渗透着国家政权、学校内部的多重斗争。内外部制度的共同作用,最终实现了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学的多学科格局。学院制的运行依托于各个大学的相关规章,其对学院制的规定因各个学校的传统而有着不同,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在院长选举及职权和院务会议的规定上表现出了一定差异。此所显示的是制度在执行层面的具体性,这在清华大学表现得尤为典型。在院长的民主选举中,清华表现出了民主和“小圈子”的矛盾性,这与中国社会的身份传统不无关系。通过对院长群体的考察,我们发现,留美学生群体在大学学院制中的重要地位,留美学生身份使得他们具有了成为院长的制度性前提,而非制度性因素的多重作用又使得他们任斯职,尔后又长期担任斯职。在制度、身份和民主的对话中,学院制度一直存在,直至因政权更替而幻灭,又随经济的发展而复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品种和价值都有了迅速的增长,而企业固定资产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使得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具挑战性。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
作为20世纪下半叶的一代学术大师,王元化“学思并重”,以“根底无易其固,而裁断必出于己”为自己的治学要求。在黑格尔《美学》研究、《文心雕龙》研究以及莎剧评论方面,他成绩卓
目的:通过对4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老年女性病人及110例绝经后女性体重指数校正骨密度值与骨密度值诊断骨质疏松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的对比分析,为临床更好解读骨密度值和预测骨
以往对教育公平的研究多局限在女性受教育不公平这一维度上,随着女性教育问题的缓解,对学业成绩方面的差异而带来的隐性的教育机会不均开始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过去人们对学业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阶段已步入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关键时刻。面对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的冲击,商业银行应走差异化道路,改善盈利模式,拓展有自身特色的中间
自从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来,高等教育建设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在此基础上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更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得以顺
<正> 中华民族有一句吉祥的祝福语,叫“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个南山,就是指湖南省衡阳市境内的南岳衡山。所谓“寿比南山”,原出自《诗经·小雅》:“如月之恒,
<正>李军:我最近在关注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的《21世纪资本论》。西川:我知道这本书,但没看过,你给介绍介绍。李军:其实很简单,基本观点就是由于资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行业的迅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信息化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开发已彻底改变了以往许多老的、手工管理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