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贵州省气候中心提供的75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在运用常规气候统计方法、经验正交函数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48a来,贵州省暴雨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和年降水量的长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全省各地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最多值接近1500mm,最少值约为840mm。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的西南部、东南部和东北部,其中西南部多雨区的范围最大,也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所在。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和毕节一带,大娄山北部的道真、正安和桐梓一带,舞阳河流域的施秉、镇远一带。年暴雨量多值区与年降水量多值区一致,年暴雨雨量占年降水量的12-32%,年均暴雨日数在1.6~4.9天左右,夏季是全省暴雨、大暴雨的集中期,6月是季、月、旬暴雨最集中的时段。从整个线性趋势来看,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夏季暴雨量呈增加趋势,而春秋两季暴雨量呈减少趋势。省的东西部、省东北部与西南部、省东南部与西北部年降水量均呈反位相变化,另外省中部年降水量与东西部呈反位相变化,即中部多(少)雨时,东西部少(多)雨。贵州的夜间暴雨多发性非常明显,与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在夜间影响贵州密切相关。12月下旬—2月上旬全省无暴雨,11月中旬—3月中旬无大暴雨,特大暴雨集中在5月下旬—9月中旬(8月上、中旬除外)。贵州暴雨的产生符合具备一般暴雨形成的物理条件。触发条件、暴雨的反馈作用也是影响暴雨的因素,大尺度地形(青藏高原)有利于贵州暴雨的形成,局部地形幅合线而诱生的中尺度系统、喇叭口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对贵州暴雨的影响明显。直接造成贵州暴雨的天气影响系统主要有四类:冷锋低槽、南支低槽、低涡切变、台风等。根据地面冷锋、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台风、副高等天气系统的影响路径和高低空系统配置情况的不同,四类天气影响系统均可再细分:冷锋低槽包括从北方南下的冷锋和锋生冷锋与高空槽配合的两种类型,是春季、夏初、秋季产生暴雨的主要系统;南支低槽包括低槽热低压和低槽静止锋与冷空气配合的两类,是春季、秋季产生暴雨的主要系统;冷锋式和准静止锋式切变线与西南涡、高原涡的东移、东南移配合以及西太平洋高压和西藏高压之间的高空切变三类是夏季产生暴雨的主要系统。由广东沿海登陆的西移台风也是夏季产生暴雨的主要系统。另外针对贵州农村和城市的特点提出了暴雨洪涝的防御措施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