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型地震下基于粘滞阻尼器的框架结构减震分析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meo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地震频发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耗能减震技术在抗震设计中得到广泛重视。目前,包含粘滞阻尼器在内的各种耗能减震装置已在建筑结构中得到运用,耗能减震技术也成为防震减灾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通过对粘滞阻尼器恢复力模型参数进行研究,比较了减震结构中粘滞性阻尼器在脉冲型与非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的减震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了不同类型粘滞阻尼器的工作机理及力学模型,对比分析了地震下建筑受控结构和无控结构的响应,表明采用Maxwell模型的粘滞阻尼器,能够模拟粘滞阻尼器非线性特性,为后文粘滞阻尼器参数设计提供参考。(2)建立了不同速度指数下粘滞阻尼器的分析模型,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在不同类型地震作用下,比较了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了减震结构减震效果最佳时,粘滞阻尼器的参数,表明粘滞阻尼器的减震效果随着其速度指数的变化而改变。(3)选取不同类型的地震动,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无控和受控下的模型分别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比较了非脉冲型地震动与脉冲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分析了脉冲型地震动下减震结构的响应规律,结构表明脉冲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的减震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可恢复功能防震理念,提出了一种碟簧弹性复位装置并将其应用在自复位钢框架节点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碟簧自复位钢框架节点,U形阻尼器和连接钢板作为耗能构件,碟簧复位装置作为自复位构件,节点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为多层框架结构的抗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新型节点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新型碟簧自复位钢框架节点,该节点在地震力作用下,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本
水泥熟料是水泥制备过程中的产品,其温度较高经篦冷机的冷却和输送降低到一定范围。高温熟料换热研究尚处在建立静态换热模型阶段,这些模型与熟料的流动状态不相吻合。水泥熟料兼具流体和固体的双重属性,离散元法是研究这类物质流动特性的理想方法;在输送过程中高温熟料与低温空气发生热量交换,CFD方法可对这种气固换热进行描述。当离散的熟料颗粒与空气发生热交换时,结合离散元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法进行换热研究更为合理。本
空气源热泵作为取代散烧煤的高效清洁供暖方式被广泛应用,本文将提升电供暖能效和消纳冬季富余电能需求相结合,提出一种蓄热式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针对该类系统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应用的优化集成及运行开展深入研究。首先,根据系统各环节的变工况特性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瞬态模拟软件TRNSYS对整体系统实现逐时仿真模拟。此外,利用能耗模拟软件De ST建立典型地区建筑热负荷分析模型,为系统的集成优化与运行提供必须的
大跨度结构代表一个国家建筑业的发展水平。近几年,大跨度桥梁、大跨度空间结构层出不穷。支座作为大跨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较常用的大跨度结构支座是钢支座以及橡胶支座。钢支座存在用钢量大、容易锈蚀、且养护费用高等问题。橡胶支座存在其力学性能受环境和温度影响较大;且剪切模量小,导致剪切变形大等问题。因此,对新型支座的研究以及设计一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五模晶格作为五模材料的基
目前,供热管道作为集中供热输配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钢制直埋供热管道模式在集中供热领域已经成为主导,针对解决现有管道模式局限性问题,作者所在课题组提出了供热工程用球墨铸铁供热保温管道新模式。本文旨在为新模式建立涵盖成本科学分析、关键参数优化、技术经济评价以及敏感因素分析的研究体系展开深入研究,为球墨铸铁管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首先,详细分析了集中供热管道全生命周期单位供热成本组成,包括建设
上世纪中期以来,各国学者对于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时至今日,对地基土的研究仍未停止,地基承载力更被视为重点研究对象。本文基于北戴河新区地基土的工程特点,采用现场原位试验、室内土工试验以及理论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区域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地基承载力,为新区开发和工程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现场调查、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的手段,获取了北戴河新区地基土的分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建筑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建筑师和业主是建筑设计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在工程设计阶段,建筑师和业主往往因为对方案设计的认知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分歧。面对分歧导致的任务冲突,建筑师是会选择共享知识,积极说服业主达成一致,还是选择故意隐藏知识,消极应对业主,减少自我损耗,鲜有系统的研究。基于此,为了促进业主和建筑师良好沟通,提升设计过程双方的合作质量,本文针对设计过程任务冲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集中供热趋于普遍化。大口径、高压力供热管道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使固定墩发生微位移,在微位移工况下固定墩周边土体土压力计算及固定墩稳定性分析一直都是研究的难点问题。本课题从城市供热管道固定墩受力形式出发,分析供热管道在正常工作中对固定墩稳定性的影响,并探究出一种更为安全、准确的管道固定墩计算方法。首先,通过对城市供热管道固定墩稳定性基础理论进行分析,采用固定墩优化前后对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采用建筑构件工厂化生产,施工现场进行预制构件组装的建造方式。强调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管理信息化及应用智能化。预制叠合楼板因其具有刚度大且整体性能好等优点,是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楼板水平构件的主要构件形式。预制叠合楼板设计生产环节众多,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影响着建筑品质与施工周期,预制叠合楼板设计标准化与生产合理化问题是实现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关键问题。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