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光学微结构的吸收特性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的脚步,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人们对于吸收器性能和尺寸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于微型化、可集成化吸收器的需求。基于微纳结构超长的电磁特性以及结构的简单化、可集成化、纳米尺度的特点,众多基于微纳结构的吸收器的应用和设想被不断提出,特别是在隐身、传感、成像等应用领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传统的微纳结构具有固定的材料参数和共振结构,导致吸收器共振频率都是固定的,无法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限制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石墨烯是由同一平面内呈六角型分布的碳原子组成的,其电导率的调节可通过外界环境来实现,如改变偏置电压。通过石墨烯与微纳结构的结合,从而达到对吸收频率的调控,同时其吸收峰也具有可调谐性,显著提高了石墨烯在光电子器件中的使用,例如光电探测器,光伏等领域。同时,由于基于石墨烯的微纳结构器件在结构上简单、尺寸微小等特点,在未来超微小、可集成化器件的设计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超材料和亚波长光栅两种微结构与石墨烯相结合的光学吸收器件的共振机理以及其吸收特性,主要内容如下:一、设计并数值分析了一种在太赫兹频段下基于单层石墨烯阵列的可调谐双频完美超材料吸收器。提出的超材料吸收器结构包括一个多孔石墨烯盘阵列,该阵列位于由SiO2介质衬底隔开的金接地板顶部。吸收器所产生的吸收峰分别在在28μm和63.7μm处,并且都达到100%的完美吸收。该吸收峰可通过控制石墨烯的电导率和结构参数进行调节。此外,吸收器对极化和入射角变化不敏感。利用所设计的结构可应用传感器件,其灵敏度S分别达到0.67 THz/RIU和2.33THz/RIU。二、设计了一种宽频太赫兹吸收器,该吸收器使用无图案的连续石墨烯薄片,其放置在金属反射板上支撑的一维介质光栅上。吸收器原理是利用光栅的导模共振和介质的法布里-珀罗共振的组合作用,激发连续的等离子体共振,从而实现宽频带的太赫兹吸收。在1.19-3.58 THz的频率范围内,吸波器达都到80%以上的吸收,其相对带宽达到100.2%。此外,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导电性、入射角和极化,该吸收体还具有可调的特性。由于石墨烯片是非结构化的,直接附着在介电层表面,该设计方案大大降低了制备的难度。同时,这种宽带吸收体在隐身、开关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研究的两种吸收器可分别实现了双带和宽带的吸收功能,并且由于石墨烯的电导率可以通过偏置电压等方法进行动态调节具有可调特性。利用其特性可实现共振频率和吸收率可调的太赫兹吸收器件,且结构简单,易加工,可实用性强。在微纳尺度吸收器件上对双带和宽带吸收器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提高了太赫兹频段吸收器的吸收效率以及可控性,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和努力,我国的星载探测设备正在形成一套完整的探测谱。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星载无线电等离子体探测系统”是一台重量轻,低功耗,多功能星载无线电遥感仪器和信号处理软件平台,用于检测等离子体密度分布、结构、空间和包含等离子体时空演化动力学特性信息的信号参数。考虑到空间不同区域的等离子体密度的不同,为使雷达要能够对不同区域的空间等离子体进行成像,则需要覆盖空间等离子体的探测范围30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仪器设备、军民用品的小型化和轻便化的追求越发强烈。电磁波的调控,一直以来都是通过不同厚度的介质产生相位累积来调节的。但是超表面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现状,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材料的参数从而实现对电磁波的调节,并且可以有效的解决传统光学器件体积大、加工成本高等问题。超表面作为一种新型人工材料,它可以在亚波长尺度对光束的相位、振幅和偏振进行调控,打破了对传统光学器件依赖。超表面结构相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太赫兹技术的研究飞速发展。为了满足太赫兹波应用需求,太赫兹探测器与调制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目前这两种器件仍然短缺,主要原因是大多天然材料在太赫兹波段响应较弱,制备的器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响应率过低、调制速率过慢、调制深度过小等。而二维材料石墨烯对太赫兹波响应显著,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探测器及石墨烯超表面调制器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研究了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和调制机理,接着研究
雷达通信一体化不仅能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还能减少设备的体积、成本、能耗等,因此是当下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雷达通信一体化有多种实现方式,目前主要是通过通信共享雷达资源来实现。本文通过共享雷达阵列的波束图资源来实现通信功能,具体考虑了传统的相控阵列、MIMO阵列及新近发展的频控阵列(Frequency Diverse Array,FDA);并基于不同类型的阵列提出了基于发射波束图的雷达通信一体化方案。本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二维异质结和纳米线的三端结构热电热机与制冷机的性能特征及优化分析。推导出稳态情况下系统的各性能参数的表达式,再对各参数进行合理优化以提升热电装置的性能。本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热电装置的研究背景及不同热电材料和结构对装置性能的影响,阐述了低维电子系统在提升热电性能方面的优势。第二章构造一种基于半导体异质结的三端热离子热机模型。该模型由两个低温电子库和一个中间热库组成,热库
近年来太赫兹技术在成像、安全检测、雷达、无线通讯、生物医学、天文学等应用领域取得巨大的进展,利用超材料调制太赫兹波成为了目前太赫兹技术的前沿。左手超材料是一种由亚波长结构的周期性单元排列而成,具备自然界中材料所不具备的独特电磁特性的人工复合材料,具有在同一频段内介电常数与磁导率的实部同时为负数的特性,电磁波在其中传播遵循左手定则。考虑到左手超材料在太赫兹频段的研究较少,对双频、多频左手超材料强耦合
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开发信息存储密度高、传输快的光电器件已是必然的选择,而硅在光电集成器件的应用中有着巨大的潜力,其主要难点在于属于间接带隙半导体的硅只有微弱的发光。若能有效解决硅基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低的问题,那么理想的、低成本的硅材料的应用便能为光电信息技术带来重大突破。本文研究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隧道结中高度局域的隧穿电流激励的Si(111)-(7×7)表面发光以及银金属局域表面等离
在真实应用场景下,数据往往以流的形式持续到达,流数据由于环境的动态变化可能会存在概念漂移的现象,即流数据中的概念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概念漂移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场景和领域的流数据中,及时检测并适应概念漂移是处理概念漂移问题的关键。概念漂移有多种类型,而现有的概念漂移检测与自适应研究方法大多针对单一类型的概念漂移,难以检测及适应混合类型的概念漂移。而真实世界的流数据通常包含混合类型的概念漂移,能准确检
Cu-Ni-Si系合金有着高强度、优良的导电性、良好的加工成型性及焊接性能和低廉的价格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IT产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Cu-Ni-Si系合金综合性能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如高强度、高导电、高抗应力松弛性能等性能,因此该系列合金的性能亟待提升。本文以Cu-Ni-Co-Si和Cu-Ni-Fe-Si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导电率、硬度、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透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