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与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竞争与冲突(1952-1970)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20588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70年代,阿拉伯世界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1952年,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在纳赛尔的领导下发动了七月革命政变,赶走了英法殖民者,废黜了国王,建立了共和国。纳赛尔也一跃成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在埃及的影响下,阿拉伯地区各个国家纷纷发动革命取得了独立。纳赛尔在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呼吁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以谋求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盟主地位。沙特作为阿拉伯世界典型的以伊斯兰教立国的君主制国家对埃及的做法自然不满。随着20世际50-70年代沙特石油的进一步开采,沙特经济实力大增,沙特开始与埃及争夺阿拉伯地区的领导权。两国在这段时期内陷入了竞争与冲突的状态。埃沙两国的竞争与冲突具体表现为:政治制度上,埃及的共和制政体和沙特的君主制政体之间矛盾重重;经济上,埃及的计划经济模式与沙特以石油为依托的出口导向性模式之间分歧严重;意识形态的上,埃及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与沙特的泛伊斯兰主义思想冲突强烈。究其根本原因两国都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最终目的是为了谋求阿拉伯世界的领导权。作为在中东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两个大国,埃及和沙特的关系对阿拉伯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阿拉伯地区的兄弟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被分为以埃及为首的新独立的世俗化的共和制国家和以沙特为首的传统伊斯兰教的君主制国家两大阵营。这不仅在一定程度破坏了阿拉伯世界内部的团结,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与分裂,同时也为美苏对中东地区的势力渗透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埃及和沙特分别加入东西方两大不同阵营,美苏两国因此加强了了对阿拉伯世界的控制。埃及和沙特的矛盾症结在于两国的地区大国梦。两国为了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而罔顾他国意志,这使得阿拉伯世界长期处于分裂与动乱之中,最终导致第三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的惨败。事实证明,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合作才是对国家利益最好的保障,否则只会对自身利益造成伤害。随着1970年纳赛尔的去世,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在阿拉伯世界逐步衰落,伊斯兰教开始复兴。萨达特上台后不再宣扬阿拉伯国家的统一,埃及和沙特之间的矛盾开始减弱,埃沙关系逐步缓和。
其他文献
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在全球近乎普及的辉煌成就。随着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这一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因此,加强这一问
《嶽麓書院藏秦簡(壹)》爲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從香港購藏秦簡的一部分,共計290餘枚簡,含有《質日》《爲吏治官及黔首》和《占萝書》三篇文獻。這部分簡是盗挖出土流到文物市場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本来并不复杂,可连李庆荣教授编著《现代实用汉语修辞》也分析错了,所以应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本著作中,对于怎样区别借代和借喻时,有这么一例,他先引了毛泽
期刊
<正> 1929年,王芸生因为和张季鸾打笔仗而进入新记《大公报》。从此以后,王芸生的命运便同《大公报》不可分割了。自1941年总编张季鸾去世,王芸生便成为《大公报》的总编,一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主要采用预应力结构,其预应力水平高于整体式桥墩,会产生更大预应力损失,而预应力损失对其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预应力
中国是煤炭消耗大国,粉煤灰的堆积对于环境保护存在巨大压力,粉煤灰的再利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硅酸钙微粉(CSH)是由我国内蒙古出产的高铝粉煤灰中提取得到,具有微孔结构丰富
区域风俗文化的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历史过程。追溯宁夏历代风俗文化的演绎过程,主要表现在:一是早期风俗的承传性;二是司马迁笔下记载的宁夏风俗文化;三是班固笔下描述的宁夏
晚唐五代时期,唐传奇创作进入衰微阶段。这时期大量小说集涌现,如张读《宣室志》、李玫《纂异记》、皇甫氏《原化记》、袁郊《甘泽谣》等等。其中薛用弱的《集异记》是这时期
背景:安氏Ⅱ类错患者临床上常采用拔牙矫治的方案以获得正常的覆、覆盖,改善患者面型及侧貌,此类型患者拔牙后矫治效果与前牙内收量及相应牙槽骨改建量有直接关系。目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