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力值正畸力作用下,牙周炎大鼠和正常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距离和牙槽骨改建过程中BMP-2和RANKL表达和分布的变化。了解不同力值对于炎性牙周组织牙槽骨改建的影响,牙周炎大鼠牙槽骨改建与应力的关系。探索牙周病正畸牙齿移动的适合力值及治疗限度,为医生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方法:选用7周龄的Wistar大鼠84只,随机分成2组(n=42),A组(正常组)和B组(牙周炎组),A组大鼠不作处理作,B组使用“牙颈部结扎丝结扎+高糖饮水”法4周,建立大鼠急性牙周炎模型,两组大鼠均正常喂养,高糖饮水,4周后两组各随机处死2只行病理组织切片进行牙周炎的确认,建模成功后分别将A和B两组再随机分成4小组(n=10),于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施加0g(A1,B1)、30g(A2,B2)、50g(A3,B3)、80g(A4,B4)力值,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牙周炎大鼠在正畸加载前去除建模结扎丝),分别在加力后的1d,3d,7d,14d,21d随机处死大鼠,测量双侧上颌第一磨牙移动的距离,第一磨牙组织纵切片HE染色法观察(牙周膜、牙槽骨、破骨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牙周组织张力侧BMP-2的表达及压力侧RANKL分布的变化。利用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n(上海山富科学仪器有限公司)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获取的图片结果进行积分光密度值测量,使用SPSS 1 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0.05。结果1.B组大鼠肉眼观:体型消瘦,牙龈组织呈暗红色。牙周探诊易出血,牙周有明显的附着丧失,牙周袋明显。组织学观察:牙龈上皮钉突增生,炎细胞浸润,牙槽嵴表面可见骨吸收陷窝和破骨细胞,说明成功建立了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2.各组大鼠加力1-7d时牙齿移动速度加快,7-14d牙齿移动减慢,14-21d时牙齿移动速度再次加快。A组大鼠牙齿移动距离组内比较,A3组大鼠牙齿移动最快,与其他3组相比A4组大鼠牙齿移动较慢,A、B组大鼠同力值t检验分析,B组大鼠牙齿移动的平均距离明显大于A组,且牙齿移动的速度明显快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E染色显示,A1组大鼠未加力状态下各时间段相比牙周组织没有明显变化,A2组与A3组牙周组织改建活跃,在牙周组织张力侧可见新生的成骨细胞,压力侧牙槽骨吸收陷窝和破骨细胞显著,A4组可见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不规则,牙根局限性吸收。B1组可见到牙周附着丧失,牙周袋形成,牙周膜纤维排列紊乱、不规则,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压力侧可见骨细胞吸收陷窝和破骨细胞。B2组和B3组牙周组织压力侧骨吸收陷窝较多,张力侧牙周膜间隙增宽,可见新生的成骨细胞。B4组可见牙周膜纤维紊乱、断裂,压力侧可见到牙骨质吸收陷窝和破牙骨质细胞,张力侧成骨细胞少见。4.A组大鼠组内比较,各加力组与A1组相比BMP-2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随着力值的增大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与A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牙周组织张力侧BMP-2表达趋势与A组相似,但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A组7d出现高峰,B组14d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A、B两组相同力值下组间t检验分析,BMP-2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表达B组高于A组,但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和B组随着正畸力的增大,RANKL表达量也随之增加,且均在第7d到达峰值,说明RANKL的表达量与力值的增大呈正相关。但相同力值下组间比较RANKL的阳性表达B组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牙颈部结扎丝结扎+高糖饮水”法可建成大鼠牙周组织的急性炎症模型。2.正畸过程中相同力值下牙周病组的牙齿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组。3.牙槽骨压力侧RANKL的表达和牙槽骨张力侧BMP-2的表达均随着力值的增大而增加,说明其表达量与正畸力值呈正相关,均参与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过程。4.牙槽骨张力侧BMP-2的表达正常组的峰值在第7d,而牙周病组的峰值在第14d,说明牙周病组骨改建速度较正常组延迟。5.不同力值下组织学观察,正常组和牙周病组大鼠相比较牙槽骨改建无明显差异,提示正畸治疗并不会加重牙槽骨破坏。6.50g力值牙周组织压力侧RANKL和张力侧BMP-2表达活跃,是促进牙槽骨改建的最适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