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布局对城市微气候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che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快速发展正剧烈地改变着城市下垫面属性和城市形态特征,再加上大量人工排热和大气污染物排放使得城市高温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尽管当前对城市微气候和空气质量的研究已有大量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一是在研究尺度方面主要集中在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中观尺度(城市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例如,在气象学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主要是从区域尺度研究若干城市群体范围内的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问题。但由于缺乏城市空间形态方面的认知,他们往往忽略了城市内部空间形态差异性导致的单个城市的气候变化。而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领域的研究则比较侧重于街区尺度和建筑单体尺度微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能源需求造成的影响,这类研究能够更准确地描述街区建筑形态差异引起的微气候变化,但缺少对城市整体气候变化规律的掌控,而街区尺度微气候往往受城市尺度微气候的影响。○2另一方面,当前相当多的城市微气候研究是对现状的归纳,缺少对城市化发展之后对城市微气候影响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确定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布局等内容,这些因素会对城市下垫面和城市形态,甚至人工排热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规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旦以法律条文形式确定下来将很难变更。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规划实施后的城市微气候进行预测和评估,而这正是过往研究所缺失的方面。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武汉市都市发展区为例,以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建筑矢量数据为基础,首先分析了武汉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特征,并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和《武汉主城区用地建设强度管理规定》的要求,对武汉市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和整理,将其划分为三个强度等级(工业/商业区、高强度住区、低强度住区)。其次,根据各类用地的建设强度设定城市形态参数,将其运用到WRF/UCM模式中模拟武汉市城市微气候的时空分布情况。进一步地,以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EIC)为污染源的初始浓度,以WRF/UCM模式的模拟结果为初始气象条件,耦合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进行武汉都市发展区内的空气质量模拟。通过设置多组案例,分析比较了三种常见的空间结构模式、不同用地构成和建设强度、不同通风廊道形式对武汉城市热环境和PM2.5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武汉市的空间结构并非某种单一模式,而是融合了“圈层式”和“组团式”的复合模式;在用地布局方面,随着“退二进三”、“旧城更新”等举措的实施,城市整体规模不断扩张,水体面积不断减少。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武汉主城区内的工业用地不断减少和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高层住宅和商业区,使得主城区用地的建设强度不断增加。这一系列措施对武汉的城市微气候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影响,使得武汉市的热岛效应和空气质量问题日益严重。模拟结果显示:由内向外,热岛强度和PM2.5浓度均逐渐降低,二环内的热岛强度和PM2.5浓度都最高,其PM2.5峰值浓度是外环峰值浓度的4.3倍,热岛强度最大时高出外环1.8℃。从时间变化来看,热岛强度和平均PM2.5浓度都呈现出“白天低、夜间高”的变化趋势。早上07:00前后,PM2.5达到峰值浓度,随后开始逐渐降低,至夜间20:00前后又有微弱上升。这一变化规律与当地交通早晚高峰的出现时间相吻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武汉市的空间布局提出了优化策略:○1“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布局模式将高强度的商业区、高层住区分散到城市的不同圈层内,避免了高强度区的过度集中,更有利于长波辐射散热和人工排热的消散,能够有效降低热岛强度;且相对分散的布局能够引导郊区干净空气向主城区内的渗透,有利于主城区内PM2.5的扩散;相较于“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式”中心城区的热岛强度最大可降低1.4℃,PM2.5峰值浓度可降低约48%。○2工业用地和水体面积变化能够显著影响城市微气候。模拟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外迁后武汉主城区平均2m气温下降约1.2℃,平均PM2.5浓度下降约11%。而将武汉城区内的湖泊水体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后,改变了城市下垫面属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长度,使得武汉城区的平均2m气温上升约1.6℃,且出现大量集中连片的高温区,高温持续时间由现状的1小时增加至3小时。此外,湖泊水体面积的减少大幅降低了城市通风能力,从而导致城区的平均PM2.5浓度比现状增加约17.5%;○3在四种建设强度模式中,高容低密模式因其较大的建筑间距而有利于长波辐射散热和通风对流散热,而高低错落的建筑布局有助于大气湍流发展,能够增大城市通风能力。模拟结果表明,与现状相比,高容低密的建设模式最大能够降低主城区夜间的热岛强度约2.3℃,最大能够降低主城区的平均PM2.5浓度约60%。这表明能够较好地平衡城市发展对建筑容量的需求与改善城市微气候之间的矛盾。○4利用城市湖泊水体和低强度建设区合理组织通风廊道,分隔高强度建设区,引导郊区干净冷空气进入主城区,能够降低城市热岛强度,避免形成大片高温聚集区,并促进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是改善城市微气候的有效手段,且廊道宽度越大,效果越明显。
其他文献
AlCrCuFeNi系双相高熵合金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塑性。然而,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成形的AlCrCuFeNi系双相高熵合金极易偏离平衡态,形成亚稳相和产生裂纹,导致该合金难以兼顾高的强度和塑性。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方法,设计非平衡态AlCrCuFeNix双相高熵合金的成分,揭示SLM成形AlCrCuFeNix高熵合金的组织演变规律与机制,解
学位
目前,关于云服务容器化过程中安全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还存在许多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首先,云服务构建阶段,容器镜像技术与Dev Ops的融合向攻击者暴露了新的攻击渠道,同时也使得现有的安全机制难以适用于该场景,引发云环境中安全机制的可用性问题;其次,云服务部署阶段,微服务架构下的Dev Ops实践大幅提高了云服务的更新部署频率,使得具有固定策略的安全机制难以有效覆盖其中的安全隐患,引发云环境中安全
学位
基于低相干干涉原理的光学相干层析(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获得深度方向的层析,具有非入侵、高分辨和快速成像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成像以及工业测量等领域。近年来随着OCT在手术导引以及大尺寸样品测量等方面的推广,进一步提升成像速率与成像深度迫在眉睫。为实现快速、大深度成像,基于时域拉伸的扫频光源OCT应运而生,并已达到兆赫兹量级的测量速率及厘米量级的测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互联网、数据中心、移动通信、云存储和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全球数据流量呈现出指数级别的增长。而当前以波分复用为主的光纤通信骨干网络越来越难以应对这种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模分复用技术利用空间模式的正交性,通过增加复用的模式数目进一步提升通信容量。此外,面对未来大容量通信场景,高级调制格式的速率和复杂度也会不断增加,而传统数字
学位
随着我国“西电东送”、“南北互济”电力能源战略的实施,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得到了大量的建设,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变得尤为重要。舞动是危害输电线路安全众多因素中最具破坏性的一个,它会引起倒塔、断线和绝缘子串破坏等,近年来它在世界范围内仍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舞动及其控制的研究对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覆冰导线的连续体模型从理论方面研究了几何非线性、温度应力、湍流三个因素对舞动响应的影
学位
冬季降雪天气,行车安全事故频发。采用清洁、可再生的地热能进行桥面融雪,是解决冬季桥面行车安全问题的绿色方法。能源桩,既作为桩基础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又作为地源热泵系统进行热量交换,可为桥面提供热源用于桥面融雪,降低成本,且绿色低碳。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层埋管式能源桩,换热管底部不是埋于桩内,而是穿透桩底埋入更深处的土体,因此换热管的长度可不受限于桩长,且换热效率高。本文首先研究桩内及桩周土中温度场的分布
学位
期刊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数据容量的爆炸式增长对信息的传输、存储、交换和处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光纤通信技术因为具备大带宽、低损耗的优点承载了90%以上的信息传输容量,然而大容量的传输需求需要更大容量的光纤传输系统。另一方面,无线宽带接入技术也是产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能将载波频率提升到太赫兹波段。硅基光子集成系统具有利用大规模制作来降低成本的潜在优势,是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重点。
学位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技术部署是推进数据中心高效运行的变革性发展趋势。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网络(SDN数据中心网络)为用户实现了高效的网络配置、灵活的数据传输和便捷的应用管理,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运行中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背景下,对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网络流表安全保护性能优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SDN网络流表源地址
学位
<正>有谁认为糟糕的头发可以看起来很好吗?"它看起来有一点纠结。"玛尼Marni2013秋冬米兰时装周秀场发型师PaulHanlon说到,这个泛着光的、被压塌的、毫无纹理感可言的发型花费了他一早上的时间。Paul Hanlon有意要将模特的头发打理出一种为此需要使用大量的摩丝。然后将头发偏分向一边,为了给人以扁塌的印象,他使用了一片网将模特的头发罩住在颈后固定,然后吹干。"这真的是一个打造‘糟糕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