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镁掺杂羟基磷灰石薄膜原位成孔机制及其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植入体存在骨缺损部位的功能恢复周期长,植入后期会诱发炎症、感染、松动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植入体失效,需二次手术。为了更好满足骨科临床对植入体的要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在现有植入体表面进行微纳米级功能化薄膜修饰。本文利用氟、镁元素对植入体表面的羟基磷灰石薄膜进行改性,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PLD)制备的氟掺杂羟基磷灰石(F-HA)薄膜、镁掺杂羟基磷灰石(Mg-HA)薄膜以及氟镁共掺杂羟基磷灰石(F-HA/Mg-HA)双层薄膜在模拟体液(SBF)中通过离子交换原位生成微纳米孔结构,考察了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生物矿化行为、细胞相容性及成骨效果。此外,充分利用Mg-HA薄膜的成孔特性,利用脉冲激光沉积-电子束蒸发沉积联用技术(PLD-EBD)制备了药物缓释系统,对盐酸环丙沙星(CIP)和生物素(Biotin)进行缓释,拓展了多孔Mg-HA薄膜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应用潜力。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PLD技术制备了F-HA薄膜,考察了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水接触角、生物矿化行为、电化学腐蚀行为和细胞相容性。分析结果表明:F-HA薄膜最佳沉积时间是60 min,其表面粗糙度(Rq)达到259±21 nm,Ca/P比达到1.73±0.05,厚度达到187 nm,水接触角达到77.3±1.4°。F-HA薄膜在SBF中浸泡1天可以实现快速原位成孔,孔的尺寸约100 nm,这些孔隙在SBF中至少可以保持9天。浸泡14天后,F-HA薄膜表面的微孔被新磷灰石层完全覆盖,而且F可以加速类磷灰石沉积并诱导其向HA转变。同时发现,F-HA薄膜存在氟羟基磷灰石(FHA)和氟磷灰石(FA),并伴有F-Ti键的形成。因此,F-HA薄膜的原位成孔机制可解释为:薄膜中由低活性组分和高活性组分组成。低活性组分视为“骨架”,高活性组分快速溶解迁移到SBF中,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了孔结构。此外,F-HA薄膜的耐腐蚀性能、生物矿化行为、细胞相容性以及诱导前成骨细胞向成熟的成骨细胞分化的效果均优于HA薄膜。与热处理的F-HA薄膜相比,未热处理的F-HA薄膜形成的疏松的孔结构,表现出更好的细胞相容性(p<0.05)。(2)采用PLD技术制备了F-HA薄膜、Mg-HA薄膜以及F-HA/Mg-HA双层薄膜,考察了薄膜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生物矿化行为和生物相容性。分析结果表明:薄膜在SBF中浸泡14天,大致分为薄膜溶解和再矿化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薄膜中氟磷灰石、羟基磷灰石等低活性组分构成“骨架”,而镁、磷酸三钙等高活性组分不断迁移到溶液中,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孔结构;第二阶段是薄膜中释放的离子(Ca2+,Mg2+等)严重破坏SBF的平衡,加速钙磷物质沉积,在薄膜表面形成新的磷灰石,完全覆盖原有薄膜表面。体外细胞活性测试表明,三种薄膜均表现处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且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BMSCs)共培养3周后,F-HA/Mg-HA薄膜与空白细胞组的细胞存活率保持相当水平,表现出更高的细胞相容性。同时发现,Mg-HA薄膜的生物矿化能力优于F-HA薄膜,能更好的诱导HA形成,并且形成了微米级网状孔结构,推断可以作为药物运输通道。(3)采用PLD-EBD联用技术制备了Mg-HA/CIP/Mg-HA/CIP缓释系统。首先考察了Mg-HA薄膜的微观形貌、组成、结构、生物矿化行为和细胞相容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了Mg-HA/CIP/Mg-HA/CIP缓释系统的表面形貌、结构、水接触角以及药物缓释行为。分析结果表明:Mg-HA薄膜中存在单质镁,其在SBF中会发生快速腐蚀,从而在薄膜的表面形成了微孔结构,可作为药物扩散通道,这些通道的孔径尺寸决定了药物起效时间和释放速率。因此,设计了Mg-HA/CIP/Mg-HA/CIP缓释系统,延长了CIP的释放周期(>14 d)。此外,Mg-HA薄膜拓展了Mg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应用,为骨缺损患者修复过程中持续用药提供了新的策略,尤其是术后感染治疗,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4)为了探索Biotin这类与骨骼健康相关的维生素直接用于骨缺损治疗的效果。首先,采用EBD技术制备了Biotin薄膜,考察了其结构、形貌、成骨活性、体内降解行为;然后,采用PLD-EBD联用技术制备了Mg-HA/Biotin/Mg-HA/Biotin缓释系统,进一步考察了缓释系统的微观形貌、结构、组成、水接触角、药物体内缓释行为和成骨活性等性质。分析结果表明:Western Blot测试证实生物素薄膜对骨形成蛋白2(BMP2)、骨涎蛋白(BSP)和骨保护素(OPG)的相对蛋白表达显著,尤其是BMP2。Biotin薄膜植入动物体内发生快速降解,能够最大化的发挥生物素的医学价值。同时发现,Mg-HA/Biotin双层薄膜对镁的释放几乎无干扰,且可以提高相对细胞存活率。基于此,以Sprague-Dawley(SD)大鼠为动物模型进行体内生物学评价,将Mg-HA/Biotin/Mg-HA/Biotin缓释系统负载于钛棒表面植入股骨髓腔中,三周后取出观察缓释薄膜的成骨效果,以纯Biotin薄膜为参照组。结果表明,Mg-HA/Biotin/Mg-HA/Biotin薄膜组的骨髓腔内可见大量的小梁骨结构,且在组织切片整个观察区域形成了松质骨结构和完整的骨髓结构,在植入体周围形成丰富的骨样组织和编织骨,表现出了显著的成骨效应。然而,由于研究的动物样本数量太少,无法得出Mg-HA/Biotin/Mg-HA/Biotin缓释系统治疗骨缺损的效果的结论。
其他文献
镁合金作为工程应用中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产品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相比于钢铁、铝合金和钛合金等其他结构材料,镁合金的强度偏低,而且密排六方的晶体结构导致其室温下可开动滑移系较少,成形性较差,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近些年来,通过提高应变速率、微观织构调控、晶粒细化和合金化等途径可以有效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和塑性),但是有关强韧化微观机制还有
学位
建筑废弃物以传统填埋方式进行处理会浪费土地资源,并造成空气和水质污染。因此,本研究将建筑废弃物中的红砖、玻璃和再生混凝土破碎筛分为不同粒径的再生细骨料与再生粗骨料,继而利用这些再生骨料取代天然骨料制备装配式预制构件,以满足我国建筑工业化的需求。此预制构件由两层组成,分别是光催化砂浆面层和再生混凝土基层。面层是由再生砂复合光催化剂制备的光催化再生砂浆,基层是由短切玄武岩纤维增强的再生混凝土。针对此双
学位
木质纤维素生物质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可再生资源,将其有效转化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木质纤维素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构成。在当今的生物炼制工艺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分通过系列生物炼制技术转化为了乙醇、油脂等产品,但是由于木质素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其很难被转化,严重制约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为了寻求有效的木质素转化途径,本文基于自然界中微生物降解木质素的理论基础,进行了
学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显示设备充斥着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电子垃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挑战。已有大量文献证实:电子垃圾会导致环境中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毒性(Persistent,bioaccumulative and toxicity,PBT)有机污染物的增加,造成生态风险。然而,液晶单体(Liquid crystal monomers,LCMs)作为液晶显示设备的关键组成成分,它
学位
以石英尾泥和粉煤灰为对象,采用水热合成蒸压养护工艺制备陶粒和陶砂,系统研究了钙硅比、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对蒸压陶粒和陶砂物理性能、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影响,探明了陶粒在低水泥掺量条件下制备高强混凝土和预应力管桩混凝土的可行性,对陶粒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抗冻融性、力学性能及陶砂在水泥胶砂中的增强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石英尾泥具有可塑性的特点,提出利用石英尾泥作为硅质材料,采用水热合成蒸压养护工艺制备陶
学位
随着钛合金和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刀具的切削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亚微/微米WC-Co硬质合金是金属切削领域使用最广泛的刀具材料,但由于耐磨性不足限制了其在切削难加工材料方面的应用。研制高性能硬质合金刀具对满足难加工材料零件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推动难加工材料切削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提高硬质合金刀具切削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论文从理论和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通过放电
学位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量储存与转化需求,当今社会迫切需要提升电化学储能器件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钠离子电容器兼具电池的高能量密度以及超级电容器的高功率输出,因此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负极缓慢的钠离子扩散动力学限制了钠离子电容器的高性能输出。多孔碳材料是非常有前途的负极材料,具有电子导电性高、结构稳定性好和成本低等优势。通过构筑多孔碳的立体分级结构,能优化钠离子的输运过程,从而实现其良好的倍率性能。由
学位
普遍存在于环境和生物体内的多种离子以及活性物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对这些物质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因具有制备方便、高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检测速度快和很好的时空分辨率等优点,荧光探针已逐渐成为检测各种离子和活性物质的重要工具。作为一类重要的荧光探针,反应型荧光探针是利用待测物与荧光探针之间发生的特异性化学反应来实现待测物的定量检测。反应型荧光探针在选择性和灵敏度等
学位
水合盐热化学储热材料因其储热密度高、热损失小和节能环保等优势在跨季节储热应用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水合盐存在传质传热性能差和循环稳定性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工业化应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理论反应热较高的水合MgSO4为热化学储热材料,矿物材料为载体,通过浸渍工艺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矿物基MgSO4复合材料,探究了载体微观结构与复合材料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初步阐明了复合材料的吸附反应机理和
学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目前,化石燃料仍是能源的主体,其燃烧排放出的CO2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太阳能光催化将CO2还原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是缓解温室效应以及能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光催化CO2还原为多电子参与的反应,电子的有效传输与利用是实现CO2高效转化的关键。其中,设计并开发性能优异的光催化剂是提高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