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的牙颌面形态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当前社会人类牙齿的先天性缺失呈上升趋势,牙齿的先天性缺失给人们带来了美观、功能甚至是心理方面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生活压力增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先天性缺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也越显突出。下颌切牙在我国人群中有着较高的缺失率,且因发生位置的特殊性对患者的影响较大。本文从正畸学方面对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进行牙颌面形态和矫治方法的研究,旨在发现和总结该类患者的特点目的实验一是通过研究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的牙合特征、颌面形态特征,探讨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对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二是通过比较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牙颌面形态,探讨该类患者的矫治方法。方法实验一:选择27例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的患者,通过临床检查、X线头影测量和模型分析的方法,将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的患者的颅颌特征、牙牙合特点与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二:选择12例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的患者,采用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与下颌不拔牙的矫治方法进行治疗,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的方法,将拔牙矫治前后的牙颌面特征进行比较,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一:27例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中男性有9例,占33.3%,女性有18例,占66.7%,男女比为1:2;其中侧切牙缺失17例,占63.0%,中切牙缺失10例,占37.0%;矢状面型构成比:Ⅰ类51.9%、Ⅱ类44.4%、Ⅲ类3.7%,垂直面型构成比:高角型18.5%、均角型51.9%、低角型29.6%;牙合型构成比:Ⅰ类51.9%、Ⅱ类33.3%、Ⅲ类14.8%,错牙合类型发生率:深覆牙合74.1%、深覆盖88.9%、散在间隙14.8%、牙列拥挤63.0%;Bolton指数情况是:前牙比为65.4%,全牙比为85.0%,前牙比和全牙比均小于正常值。头影测量方面男女两组各测量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值比较,骨性指标中Y轴角变大,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SNB变小、ANB变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牙性指标中L1-NB(mm)有统计学差异(p<0.05);软组织指标中LLP(mm)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2例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矫治效果良好;头影测量指标中,于治疗前相比骨性指标中Y轴角变大,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牙性指标中U1-SN变小、U1-NA(mm)距变小、U1-L1变大,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软组织指标中ULP(mm)距变小,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女性比男性多发,侧切牙缺失率高于中切牙;矢状面型以Ⅰ类面型为主,Ⅱ类面型比例增多,垂直面型主要表现为均角面型;牙合型主要表现为Ⅰ类,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主要变现为深覆盖、深覆牙合、牙列拥挤的错牙合类型,而牙列中散在间隙的情况较少;下颌先天性缺失一颗恒切牙患者的颌面部生长发育男女之间无差异,与正常人群之间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下颌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足,下颌向下后旋转,下颌切牙唇突度不足,下唇突度不足。减数拔牙矫治可以改善患者的牙合关系和面型。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重声、介绍了国产监控设备维护上的一些经验,剖析了监控传输质量问题在整个系统上如何寻找原因和症结所在以及采取的有效措施。 This article rebuffs, introduces some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重度慢性牙周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标,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不同危险因素对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有助于临床医生较客观分析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制
期刊
目的:  分别评价单纯上颌前方牵引与上颌交替式扩缩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对比单纯上颌前方牵引与上颌交替式扩缩前方牵引的矫治效果,以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第十三届世界大会于1996年6月30日至7月5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会议由美国自动控制委员会主办,注册代表1993人,是历次世界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参加此次会议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E-钙黏蛋白及ZEB1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了解二者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