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 : 34次 | 上传用户:vvli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属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类论文。本文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的角度,对基于产业集聚的技术创新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已成为一个企业、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技术创新的价值和作用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本身,而且更在于技术创新扩散。本文主要从形成产业集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一技术创新角度出发,围绕产业集聚内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在产业集聚背景下进行技术创新时,分析产业集聚内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和规律,为进一步开展产业集聚技术创新研究开辟新的途径,对我国产业集聚企业发展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政策意义。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八章:第一章为选题背景、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综述,探讨了西方经济学有关产业集聚的经典理论,并进一步分析了产业集聚理论在现阶段的新发展。第三章考察了产业集聚形成的基本动因特征、发展环境对产业集聚形成的作用和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效应。第四章的核心是论述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域技术创新的机制。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创新平台的提升、区域人力资本积累之间的关系,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及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五章为典型高新产业集聚创新的经验借鉴,从中总结了对中关村产业集聚技术创新值得借鉴的经验及启示。第六章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笔者借助Porter的菱形构架(钻石体系)来归纳总结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理论模型论证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在实证上,构建了衡量技术创新的指标,对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回归。时间序列数据的计量分析发现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与知识溢出指标是一种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与劳动者的素质呈正相关关系,但与企业衍生数呈反向关系,产业集聚促进了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七章提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政策支持体系。第八章为结束语,提出了本文的基本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从传统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出发,采用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做出了全新解释,指出传统产业集聚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巨大差别在于知识的特性与知识溢出,高新技术园区正是具备了这种知识溢出与外部性才使高技术企业趋向于集聚化发展。第二,从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理论渊源、形成基础、集聚效应等方面建立起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理论分析的基本构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计量经济学的统计回归分析方法,估计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力。第三,在总结国(境)内外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成功经验和国内典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现状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正>所谓讲解员培训,就是从政治思想、专业知识、技能技巧等方面对讲解员进行的教育和训练,其目的在于提高讲解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使之适应、胜任讲解工作。讲解员
会议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群体中的代表人物。从《红高粱》《菊豆》到《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十三年的创作历程经历了从主题回归和艺术叛逆 ,虚幻的理想家园和现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型变应性鼻炎(AR)豚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将花色豚鼠随机分为AR(A)组、AR+脾气虚(B)组、补中益气汤(C)组和空白对照(D)组。各组用卵清蛋白(D组用生理
我国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耐盐基因挖掘对作物耐盐育种非常重要。许多研究表明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积
针对大采高综放面煤壁片帮控制难题,建立不同片帮迹线煤壁失稳力学模型及含软弱夹矸煤壁片帮力学模型,运用C++语言研发了大采高综放面煤壁片帮安全评价系统,简化了煤壁片帮判
整形美容1最流行的治疗与预防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方案对增生性瘢痕(HS)和瘢痕疙瘩(K)的预防、治疗有各式各样的方案,但有关疗效的评价则缺乏多元的客观分析,这是由于影响客观
苹果为温带落叶果树,以往在南方试种的一些品种,由于不适应南方高温高湿气候,不但花少果小,而且病虫害严重.近年来,我国先后引进和选育了一批较适合我国南方栽培的系列品种,
一、周达观访问真腊13世纪末,周达观随元使访问真腊(今柬埔寨),回国后据亲身经历,写成<真腊风土记>,在柬埔寨史、中柬关系史以及华侨华人史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可视化实时监测是远程测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应用,可用于军事、工业和教学等许多领域。随着网络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和嵌入式技术的远程监控将取代传统的监控
“三农”问题是我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一个难题。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解决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而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是,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