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活性炭纤维处理印刷废气的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装印刷行业中排放的有机废气还有大量乙醇,这些乙醇来源于有机溶剂的挥发,排放到空气不仅会污染空气,也是资源的浪费。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以有效的回收印刷废气中乙醇,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成本。本文通过不同种类的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比较,选择江苏苏通碳纤维厂生产的活性炭纤维。设计了活性炭纤维吸附乙醇废气的实验流程图,讨论了空气流量、活性炭纤维质量、吸附温度和吸附压力对活性炭纤维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活性炭纤维吸附乙醇废气的工艺条件:空气流量1.5L/min,活性碳纤维用量2g,吸附温度为常温,吸附压力为0.08MPa,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可达398.4mg/g。当活性炭纤维或乙醇气体中含有水时,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会明显下降,因此活性炭纤维应该保持干燥。载乙醇活性炭纤维在氮气氛围中微波解吸的研究中,通过对微波功率、辐照时间、活性炭纤维用量和氮气流量等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解吸的最佳实验条件:微波功率800W,辐照时间300s,氮气流量1.2 L/min,活性炭量2.5000g,活性炭纤维的解吸率可达93.4%,出口乙醇的浓度为95.4%。将真空技术与微波解吸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微波解吸技术的高效分离提纯效果。与在氮气氛围中的解吸相比,真空条件下得解吸效果更好,活性炭纤维的质量损耗率更小。其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真空度0.05MPa,辐照时间300s,活性碳纤维质量4.0000g,微波功率680W,活性炭纤维的解吸率达到97.1%,出口乙醇浓度为97.5%。经过多次的吸附解吸,再生活性炭纤维对乙醇的吸附量比新鲜活性炭纤维的吸附量高。采用K2S04和Na2SO4两种改性方法对活性炭纤维进行改性,讨论了浸渍浓度、浸渍时间、碳化温度和碳化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纤维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2S04改性的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废气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将活性炭纤维在1.5%的K2S04溶液中浸泡4h,在700℃下碳化60min,改性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废气的吸附量达到554.7mg/g。通过SEM、XRD和FTIR对改性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结构进行分析。经过改性后的活性炭纤维表面的官能团脱落,使得孔数量增加。而且经过改性后,活性炭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孔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些现象对于活性炭纤维对乙醇废气吸附量的增加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1 胆管括约肌的解剖与排胆动力源1887年Oddi首先报告了胆管末端在十二指肠的开口处存在有括约肌样结构,认为它具有抗十二指肠液返流的"阀门”作用,包绕胆管末端开口的括约肌
关于综艺节目“本土化”的认知,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从宏观层面认知,节目的本土化改编,是指根据地理界限与人文内涵的区别,在节目中充分展示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本土特
2019年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于2019年11月14日—17日在广西师范大学顺利召开。本届年会是教育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
目的研制新型具有诱导成骨活性的异种骨植骨材料.方法在重组合异种骨(RBX)基础上,以基因重组人BMP2(rhBMP2)取代从牛皮质骨中提取的牛BMP,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
目的了解跨膜蛋白β1整合素对信号分子G蛋白细胞内构型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β1整合素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方法采用荧光双标记及重叠合显微镜分析技术,观察野生型胚
Oilseed rap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oil crops globally.Attaining the appropriate cultivation method(planting pattern and nitrogen level)is necessary to ac
目的 分离常温生活SD大鼠和-10℃冷应激4h大鼠肾上腺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取同一祖父母的近效系Ⅲ组SD大鼠,将实验组在-10℃冷应激4h,取大鼠肾上腺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差异表达条带。将差
受传感器本身的限制及噪声、大气延迟等影响,InSAR技术可检测的最大形变梯度存在极限。为准确预计InSAR技术在矿区形变监测中的检测能力,以65个矿区的地质采矿资料为基础,结合Knothe时间函数和概率积分模型,利用不同空间分辨率的TerraSAR数据,建立矿区InSAR最大形变梯度动态检测函数模型。该模型无需事先获取SAR影像,利用矿区现有的地质采矿资料即可判断InSAR在矿区不同开采阶段的可检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建设规模大、周期长、技术复杂、专业要求高、项目管理烦琐、协调困难等特点。研究了一种统一描述和管理微信息和宏信息的集成方法,基于BIM和GIS技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