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0年地磁场长期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edp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风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磁层。因此地球磁层的结构和状态与地球磁场是密切相关。地球辐射带是由于地球磁场捕获高能粒子而产生。所以研究地磁场的长期变化和局域特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辐射带的长期变化和局域特性。   本硕士论文工作利用1900—2010年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研究分析1900—2010年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着重分析近三十年来(1980—2010年期间)地磁场的长期变化,特别是磁异常区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磁异常在1900—2010年这110年期间整体上呈现西漂现象,平均速度为0.20°/α。但是地磁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漂移特性并不完全一致。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西漂速度,并且西漂随着时间的不同其速度也是不一致的,不同地区的西漂没有相关性。近三十年来,五大异常区中,非洲异常区西漂速度最大,平均速度达到了0.19°/α,与其他异常区相比,东亚磁异常比较稳定,并未向西漂移,而是表现东漂的趋势,其东漂速度很小,仅为0.04°/α,由于其东漂速度很小,所以并不影响整个地磁场向西漂移的趋势。   我们根据第十一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中所给的各阶球谐系数,计算不同时期的全球地磁场强度,并利用每三十年磁场总强度之间的差值观察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在计算了磁场总强度之后,减去地磁场的偶极子成分,得到了非偶极子部分。非偶极子地磁场垂直分量主要体现在几个大尺度的磁异常区。磁异常区极值大小表示异常区磁场强度。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年来,除北美正磁异常区的磁场强度在逐渐减小外,其他四个磁异常区域的垂直分量都在增加,其中南大西洋增加的幅度最大,其增长速度远大于其他四个磁异常区,而东亚正磁异常为几个大尺度磁异常区中变化最小也是最慢的一个区域,在各磁异常区垂直分量增加的同时,北美正磁异常垂直分量一直在减小,并且减小的速度在逐步增加。   利用磁矩公式,我们计算出偶极子磁矩和几个非偶极子磁矩。研究结果显示近三十年来地磁场偶极矩在迅速减小,非偶极子磁矩在快速增加。这表明现近三十年来地磁场在加速非偶极化。这种状态与历史上地磁倒转前的变化状态很是类似。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科学技术的概念和方法向社会科学的渗透。以及社会科学的价值和理论在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当代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以信息技术为
王仁杰之所以伫立在中国戏剧界,为人景仰,是他为中国剧坛剧作提供了难得的剧作。特别是《节妇吟》与《董生与李氏》等梨园戏新作,激活了沉寂东南一隅千百年的戏曲“活化石”
焦耳加热是电离层-热层进行全球尺度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外部注入的能量首先被储存在极区大气当中,然后通过等离子体-中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被逐渐转移到电离层-热层的其它
目的:鉴定一株从采自北京市房山区的野生血红铆钉菇中分离得到的丝状真菌,分析其遗传地位,为进一步研究该菌株与血红铆钉菇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以血红铆钉菇为材料,进行了
最早知道尚之空间,是在三十年前的中山大学,当时的他意气风发,创办了中山大学紫荆诗社并担任首届社长,编印在诗坛颇具影响力的《紫荆诗辑》,代表作品《小城》《戈壁》等入选
2013年对报业来说有点冷。江苏城市广电报发行量大多数降到10万份以下,广告创收举步维艰;强身健体、转型突围、融入新媒体、挖掘资源开财路是江苏城市广电报现状的真实写照。
在地球物理位场资料的处理与解释中,异常图像中线性特征往往对应着地下断裂构造、不同岩性地质体的边界接触带或其他具有一定密度或磁性差异的构造特征。由于重、磁异常在这些
高频假设下的地震射线理论、以及相应的地震成像理论,在射线密度稀疏条件下,不可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构造图像。实际地震波的能量传播主要集中在中心射线附近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此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重要的海洋油气勘探技术。三维正演模拟和电导率的反演成像是MCSEM技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探讨了三维MCSEM的有限体积(FVM)正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