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载荷作用下老年大鼠骨微损伤变化规律和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的损伤干预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OP)等年龄相关性疾病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OP是一种常见的骨退行性疾病,患者的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恶化,导致其骨强度下降,进而骨折风险增加。由于OP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其导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病患一旦发生OPF,极易因各种并发症死亡,存活者中多数伴有终身残疾,严重降低其生存质量和增加社会负担。据报道,2018年我国50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为19.2%,在全球50岁以上人群中约20%的男性和33%的女性会发生OPF。OPF目前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阐明老年OPF发生的相关病理性机制并探索有效防治方法意义重大。骨折风险是由骨质量决定的,而影响骨质量的因素包括骨量、微观结构、材料属性和微损伤等诸多因素。大量研究已发现衰老会引起骨量的减少以及骨结构和材料属性的衰退。微损伤是影响骨质量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并已被证实在雌激素缺乏引起的OPF中是重要的风险因子。然而,微损伤在老年骨组织中的累积分布特征至今在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道。正常的骨组织具有通过诱导内源性的靶向骨重建过程修复微损伤的能力,从而维持微损伤的产生与修复的动态平衡,而老年骨组织中微损伤的产生与靶向骨重建的偶联特性如何改变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疲劳载荷作用下老年骨微损伤发生和累积的变化规律,明确老年骨组织微损伤累积与靶向骨重建偶联变化特性,阐明老年骨组织改变的机制,并基于此探索能够促进老年骨微损伤修复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首先通过基于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的三维有限元分析(FEA)技术与应变片测量实验相结合的策略,对轴向压缩应力作用下青年和老年大鼠长骨表面应变空间分布进行表征,明确老年大鼠骨三维应变分布特征;其次,建立不同时间点青年和老年雄性骨微损伤动物模型,明确年龄相关的骨微损伤累积规律及其与靶向骨重建的偶联关系,并阐明了疲劳载荷作用下老年骨组织靶向骨重建受损机制,发现了老年骨组织微损伤靶向骨重建修复过程中骨组织细胞网络中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显著变化;最后,通过对老年大鼠线粒体动力学进行干预,发现疲劳载荷作用下老年骨组织靶向骨重建能力显著增强,从而抑制了骨微损伤的产生和累积,以基于靶向骨重建干预微损伤这一崭新角度为OPF的干预提供了潜在干预新策略。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应力作用下老年大鼠尺骨应变空间分布表征背景:应力作用下骨组织表面应变的大小和分布是骨损伤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目前已有诸多研究对应力作用下青壮年实验动物骨组织表面的三维应变分布进行了表征,然而老年大鼠骨组织表面的三维应变分布情况及其与青年大鼠应变分布的系统比较目前国内外尚未见研究报道。方法:对青年(3月龄)和老年(22月龄)雄性SD大鼠右前肢的micro-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FEA,仿真计算和对比青年和老年大鼠尺骨表面应变空间分布情况,明确峰值应变区域。而后进行应变片测量实验,结合仿真结果,对青年和老年大鼠骨组织表面的三维应变分布进行表征。结果:基于micro-CT的三维FEA结果显示,轴向压缩载荷下青年和老年鼠尺骨表面的应变分布趋势一致,压缩和拉伸峰值应变均分别位于尺骨远端骨干前内侧和后外侧。同时,应变片的测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 FEA数值仿真结果,通过匹配对比分析发现在8%以内。结论:本部分实验阐明了应力作用下老年鼠尺骨表面应变空间分布表征,发现了拉伸与压缩峰值应变发生区域,明确了骨微损伤研究的感兴趣区域,确定了构建青年和老年骨微损伤动物模型的加载参数,为后续骨微损伤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参数指导。第二部分:疲劳载荷作用下老年大鼠骨微损伤变化规律及机制的实验研究背景:衰老会引起骨量的减少以及骨结构和材料属性的衰退。微损伤作为影响骨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已被证实在雌激素缺乏引起的OPF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微损伤在老年骨组织中的累积分布特征至今尚未见研究报道。骨组织可通过靶向骨重建过程维持微损伤产生与修复的动态平衡,而老年骨组织中微损伤的产生与靶向骨重建偶联特性如何改变仍不清楚。明确老年骨组织微损伤累积与靶向骨重建偶联变化特性,有助于阐明老年OPF发生机制,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有效防治策略。方法:分别将青年和老年大鼠随机分为四组进行1、4、7和10天的疲劳加载实验,采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SPECT/CT)探究骨微损伤累积,使用碱性品红染色观察线性和弥散微损伤的变化规律,通过免疫染色和TRAP染色观察线性微裂纹附近靶向骨重建情况和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状态。结果:SPECT/CT扫描和碱性品红染色结果显示,疲劳载荷作用下老年鼠线性微损伤累积更严重,且损伤随加载时间持续累积,而青年鼠于加载7天达到峰值;老年鼠编织骨于加载10天开始形成,晚于青年鼠。免疫荧光(IF)结果显示,距微裂纹距离相同情况下,在各时间点老年鼠OCY的Caspase-3表达均显著高于青年鼠;加载7和10天,老年鼠RANKL表达均显著低于青年鼠。免疫组化(IHC)结果显示,加载4、7和10天,老年鼠微裂纹附近骨表面Runx2表达均显著低于青年鼠。TRAP结果显示,加载7天,老年鼠微裂纹附近TRAP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青年鼠。IHC结果显示,加载10天,老年鼠微裂纹附近Drp1表达显著高于青年鼠,而Mfn1表达显著低于青年鼠。结论:疲劳加载下老年骨组织更易累积线性微损伤,老年骨组织中介导靶向骨重建的各关键步骤均受到显著负面影响:微裂纹附近骨细胞(OCY)凋亡增加,导致具有可分泌RANKL以靶向招募破骨细胞(OC)的旁观OCY减少,最终表现为老年靶向骨吸收能力下降;此外,微裂纹附近成骨细胞(OB)的数量与活性均降低。上述两方面共同导致了老年骨骼骨重建过程被推迟。本部分研究确定了老年骨微损伤累积规律和相关机制,进一步明确了 OPF的发生发展机制,同时发现了老年骨微裂纹附近线粒体分裂增强而融合减弱,这为探索提升老年靶向骨微损伤修复效率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第三部分: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的损伤干预研究背景:在第二部分中发现老年骨微裂纹附近线粒体分裂增强而融合减弱。线粒体为骨重建过程提供能量,线粒体分裂与融合不仅影响其形态和质量,还对正常细胞生理活动的维持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考虑能否通过干预老年骨组织的线粒体动力学,进而提高其靶向骨重建能力、减少骨微损伤累积和最终提高骨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方法:使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抑制老年大鼠Drp1的表达,加载10天后行SPECT/CT扫描和碱性品红染色以观察骨微损伤累积情况,通过免疫染色和TRAP染色以探究微裂纹附近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状态和靶向骨重建机制。结果:IHC结果显示,Mdivi-1干预后Drp1表达显著降低,Mfn1表达显著升高。SPECT/CT扫描和碱性品红染色结果显示Mdivi-1干预组老年鼠微损伤累积和编织骨形成均显著减少。免疫染色结果显示,Mdivi-1干预后微裂纹附近OCY的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旁观OCY的RANKL表达显著升高。此外,骨表面Runx2表达显著升高。TRAP结果显示,Mdivi-1干预后TRAP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升高。结论:以上实验发现Mdivi-1可有效逆转老年鼠骨组织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状态。此外,Mdivi-1可有效减少老年骨组织微损伤累积,有效改善老年骨组织中介导靶向骨重建的各关键步骤。本部分研究为通过干预线粒体动力学提升骨微损伤的修复效率提供了关键实验和理论依据,表明线粒体动力学是防治OPF的一个潜在靶点。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椎体旋转测量的影像学选择:CT还是MRI?背景:测量椎体的旋转角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经有研究报道了较多基于X射线和CT的测量方法,例如Nash-Moe法、Aaro-Dahlborn法等。虽然CT测量准确度高于X线,但有更大的辐射暴露。如果可以用MRI替代CT测量,则可以为椎体旋转相关研究和临床评估提供更多的影像学选择,并且减少患者做CT检查时的辐射暴露。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比较MRI和C
学位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发病率高,预后差,严重威胁我国民众身体健康[1]。治疗原则是保护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挽救垂死的心肌,减小梗死区。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和及时治疗。早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血运重建,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方式;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延长患者的寿命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将是治疗的最终目的[2]。目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
学位
研究背景牙周炎是一种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槽骨缺损。研究表明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并与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但传统牙周炎治疗方法效果有限,因此近年来利用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重建牙周组织成为牙周炎治疗的新方向。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PDLSCs)是一种位于牙周膜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研究已证实
学位
大数据是指具有多样、大量、高速、真实、低价值密度等特点的巨量资料,在获取、管理、加工、处理等环节需要使用专业技术手段,在行业发展日益重视信息资源的大背景下,大数据已然成为推动行业改革的有力举措,可为数据应用主体精准决策、智慧管理、高效率风控给予支持,大数据的价值可见一斑。审计风险在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中客观存在,同时具有普遍性、潜在性等特点,风险大小与控制防范成效有关,如何提升防范审计风险的水
期刊
研究背景及目的 浅表淋巴结肿大是细菌感染、病毒侵袭以及肿瘤等诸多疾病均可引起的临床症状,病因不同则临床预后迥异,因此对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和恶性分级非常重要。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其性质判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查、B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病理学
学位
背景白癜风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于非白癜风人群。因此,有必要探索白癜风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从而筛选高危患者,以实现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目的基于白癜风人群,分析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开发、验证及应用白癜风共病糖尿病风险预测模型。方法5116例白癜风患者来源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0年1月-2021年9月的病历数据库。根据是否患糖尿病划分共病组(白癜风共病糖尿病)及对照组(
学位
近年来创伤、炎症、肿瘤等原因导致骨缺损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如何优化骨缺损修复治疗方案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改善缺损局部微环境,协调免疫活动、神经血管长入等局部反应和组织再生过程对于进一步促进骨缺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骨膜在骨日常代谢以及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1)骨膜内丰富分布的神经血管为骨组织提供神经血管支配来源;(2)骨膜含有丰富的局部免疫细胞和干细胞储备,在条件刺激下积极响应调
学位
<正>ChatGPT标志着大语言模型(LLM)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为广泛的应用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且与任务无关的基础。可以想象,当下正在出现的一个热潮是各类垂直专业领域的LLM研发。今年3月,彭博社发布了专门为金融领域打造的大型语言模型——BloombergGPT,通过构建迄今为止最大的特定领域数据集来完成BloomberGPT,并基于通用和金融业务的场景进行混合模型训练。
期刊
[目的 /意义]近年来,AIGC技术在各文化记忆机构中的应用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愈发多样。基于此背景“生成未来·AIGC与GLAM创新发展”前沿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本文特对论坛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为图情从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过程]根据与会专家的报告主题,从AIGC的演进与发展现状、AIGC在GLAM多场景中的应用探索、AIGC与GLAM创新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等几个
期刊
研究背景中药重楼(Paridis Rhizoma)性苦,微寒,为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和七叶一枝花两个品种的干燥根茎,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今临床常用于肿瘤和炎症的治疗。重楼属植物在中国共分布有27个种15个变种,根据市场调研和查阅资料后发现,除少数稀有种外,几乎所有品种均在实际市场流通中作为重楼使用。研究表明,重楼属植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甾体皂苷。狭叶重楼(Paris polyphylla S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