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为新农合)从2003年开始在我省展开试点,截止2011年年底全省新农合参合人数已经超过2100万人,参合率超过98%,累计受益人次达2480万,累计补偿资金近20亿元。太原市在2003年开始实施新农合,阳曲县、娄烦县进入首批国家级试点。2005年,尖草坪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又成功纳入省级试点。到2006年,太原市10县(市、区)已全部启动新农合,该市近几年在农村合作医疗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在新农合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现象。究其原应主要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筹资水平和补偿水平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这些问题同时会削弱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首先通过对太原市新农合现有制度的阐述以及对其运行情况的介绍,从总体上把握太原市新农合制度,并对制度运行的经验进行分析总结,肯定了该市为进一步促进新农合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同时也相应的提出了影响制度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其次,文章详细的介绍了传统农村合作医疗从萌芽到衰落的发展历程,对其最终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且引入“江阴模式”和“洛阳模式”这两种成功模式,通过对比,得出一些针对太原市特别的启示。文章最后从政府角色的定位、制度完善、医疗以及经济等方面对太原市的新农合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并对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着重强调建立多层次医疗网络的重要性,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并最终实现一体化,促进本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