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隆恩病(Crohns disease,CD),以大肠和小肠的炎症为主要特征。IB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述清楚,认为该病是由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除了经典的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偏倚,近年来发现Th17细胞和Treg细胞也参与了IBD病变的形成。基因遗传背景不同会导致该病在不同个体间出现明显差异,但Th17和Treg细胞如何具体参与不同基因遗传背景小鼠DSS诱导急性肠炎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拟通过观察不同基因遗传背景小鼠在DSS诱导急性肠炎中肠黏膜局部相关淋巴组织内的免疫应答,尤其是Th17/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情况,比较不同基因遗传背景小鼠对DSS诱导急性肠炎敏感性的差异,探讨Th17和Treg细胞应答参与急性肠炎的发生机制。 方法:1、DSS诱导急性肠炎在BALB/c和C57BL/6小鼠中的建立及易感性分析。采用6-8周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给予3.5%DSS溶液自由饮用6天,建立DSS诱导急性实验性肠炎模型,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肠炎的强弱程度。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表面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的比例;应用ELISA技术检测LPL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TNF-α、IL-4和IL-6)的含量;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结肠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2、IL-4和IL-6)mRNA的表达。2、DSS诱导急性肠炎后BALB/c和C57BL/6小鼠Th17和Treg细胞变化的比较。提取肠固有层淋巴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LPL和MLN中αβT、γδT、效应性T细胞、Treg细胞及LPL中Th1和Th17细胞的比例;应用ELISA技术检测LPL中Th17和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2和IL-10)的含量;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结肠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因子(TGF-β、IL-10、IL-17A、IL-21、IL-22和IL-23)mRNA的表达。 结果:1、与C57BL/6小鼠相比较,BALB/c小鼠对DSS急性肠炎易感性明显降低。BALB/c小鼠和C57BL/6小鼠经DSS诱导后均可发生急性肠炎;与C57BL/6小鼠相比较,BALB/c小鼠经DSS诱导肠炎DAI评分较高,生存率较长,肠炎症状明显缓解。经DSS诱导肠炎后,与C57BL/6小鼠相比较,BALB/c小鼠肠固有层和MLN内中性粒细胞比例减少,肠固有层中巨噬细胞比例升高;肠固有层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含量显著减少,而Th2型细胞因子(IL-4、IL-6)含量显著升高;肠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显著减少,而Th2型细胞因子含量(IL-4、IL-6)mRNA显著升高。2、57BL/6小鼠与BALB/c小鼠炎症性肠黏膜内Th17与Treg细胞应答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与C57BL/6小鼠相比较,BALB/c小鼠炎症性肠黏膜内γδT、效应性T细胞比例明显下降。与C57BL/6小鼠相比较,BALB/c小鼠炎症性肠黏膜内Treg细胞比例和IL-10、IL-17A、IL-22mRNA明显升高。肠固有层中Th1和Th17比例和IL-10、IL-17F、IL-22含量显著升高。 结论:1、与C57BL/6小鼠相比较,BALB/c小鼠对DSS诱导肠炎易感性明显下降,肠炎症状明显缓解。2、与C57BL/6小鼠相比较,正常BALB/c小鼠肠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内Th1型细胞因子(IFN-γ、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3、与C57BL/6小鼠相比较,BALB/c小鼠炎症性肠黏膜内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2型细胞因子(IL-4、IL-6)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h17细胞比例和IL-17A、IL-22、IL-17F含量明显升高;Treg细胞比例和IL-10表达明显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