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加密标准AES的密码分析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Rijndael算法因其优越的性能、效率、安全性,以及执行的简易性和灵活性于2000年成为美国高级加密标准AES。由于AES是数据加密标准DES的继承者,自其被接纳为标准之日起就被政府部门、商业组织、科研机构和工业界等领域作为事实上的密码标准。目前,AES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交换与网络安全中。因此,AES密码的分析研究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文从密码分析的角度对.AES算法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有:AES密码的S盒代数性质分析、低轮AES密码的插值攻击方法研究和AES密码的代数攻击方法研究等。重点是关于AES密码的代数攻击方法,包括S盒的多变元二次方程组存在性分析、描述AES加密算法的多变元二次方程组的建立,以及应用XSL技术对AES加密算法的各二次方程组进行比较等。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有: 1、把插值攻击引入低轮AES的密码分析中,破译了低至6轮的AES密码。该方法利用了3轮AES加密后的明密文代数表达式次数不高的特点,通过选择明文进行插值攻击。该方法选取28对明密文,即可以还原低至4轮AES的密钥;利用211对明密文,可成功地破译5轮AES密码;并可以把此攻击扩展到6轮AES密码。 2、提出了AES密码的S盒在GF(28)上的55个二次方程,并给出了由这些二次方程构成的方程组。通过理论上分析分组密码n×n(其中n>2)S盒的二次方程存在条件,得出AES S盒在GF(2)和GF(28)上存在二次方程,并通过计算求取了这些二次方程。 3、提出了一个新的S盒设计准则。为了防止利用S盒的二次方程进行的代数攻击,如XSL攻击,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S盒设计准则。通过此准则设计的n×n(其中n>2)S盒,在GF(2)和GF(2n)上均不存在二次方程。即使XSL技术变成一种现实有效的攻击方法,通过此准则设计的密码对XSL攻击仍是免疫的。 4、提出一个完整描述AES加密算法的多变元二次方程组。根据AES密码中关于S盒的多变元二次方程,结合描述AES密码的线性层方程和密钥编排方程得到该方程组。通过合理地选取S盒的变量,充分利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二次方程,对提出的方程组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程组是稀疏的且是超定的,可以认为恢复AES的密钥等同于求解这个方程组。 5、利用XSL技术,把本文提出的多变元二次方程组与现有描述AES加密算法的二次方程组进行了比较。本文提出的二次方程组与其它方程组相比,具有形式更简单、描述S盒方程的项数与变量更少的特点,因此用XSL技术求解该方程组的复杂性也比求解其它方程组更低。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了实时地形的绘制技术。对地形绘制考虑了多分辨率细节层次模型的选择、讨论视见体裁剪和遮挡裁剪的作用、分析地形数据编码格式的效率和环境如材质等因素的影响
资源共享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形成的一种重要应用。实际应用中,共享资源的主要是各类文件。资源共享应用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共享资源的存储、管理以及访问方
本文立足于Microsoft公司的.NET开发平台,结合分布式系统理论,阐述了构建一个基于.NET的分布式应用系统所涉及到的相关技术,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对.NET和分布式系统基本
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消费类电器和嵌入式设备的技术开发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首先,这些设备普遍使用C语言和专用的实时操作系统,开发速度慢,也没有动态加载应用程序的能
随着移动设备数量和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增长,集中式移动锚点(Mobility Anchor, MA)成为制约网络移动管控整体性能的瓶颈。分布式移动性管理(Distributed Mobility Management,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图像中的文字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图像的部分内容,形成对图像内容的简练描述或说
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与发展,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正逐渐成为行业的热点。本文主要研究了按照当前国内医院信息化的需要,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与VS.NET 2003相结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网络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网络的各类攻击和破坏与日俱增,攻击的手段趋于多元化,攻击的技术趋于智能化。网络病毒及入
自网络时间协议NTP发明以来,如今已发展到运行在了数亿台网络设备中,成为网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基础协议。NTP协议拥有许多优点,如同步精度高、带有层级的服务器划分以及避免
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计算机和通信逐渐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嵌入式浏览器作为嵌入式系统与外界网络互联的工具,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多媒体网络数据处理的要求的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