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国计民生与国家战略安全,因此长期以来都是政府工作的重点。2004年以来国家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由于农业先天属于比较利益低下的产业,具有部分公共产品的特性,同时有较强的外部性特征,因此,对粮食主产区和农户进行补偿成为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式。对农业生产进行利益补偿是一个不断探索,在实践中逐渐改革完善的过程。我国现行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粮食主产区生产者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地区的补贴以及产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我国现有的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政策主要是各类粮食补贴政策和产粮大县财政奖励政策,以最低价收购政策、产粮大县财政奖励政策、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为代表。政策目标为促进粮食增产和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实际效果与目标存在偏差,主要存在问题有:三农补贴种类繁多,过于分散,对增加农民收入作用不大;补贴资金有部分需要地方财政投入,给本来就是落后地区的地方财政增加了负担等。现有的农业利益补偿政策还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进行改善,建立能够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利益补偿政策,是现阶段需要研究的问题。河南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与其他粮食主产区一样面临如何保障粮食产量持续增加、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问题。同时,河南省具有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比较大,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等特点,基于河南省农业利益补偿的现状,研究利益补偿政策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个方面的政策有效性,对于探索有效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补偿方式,研究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补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研究河南省农业利益补偿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上,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业进行利益补偿的经验,提出了对农业进行利益补偿需要遵循的原则,并提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建议。论文包含六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目前研究现状进行简短综述,介绍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农业利益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包含与农业利益补偿相关的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三章,我国现行农业利益补偿政策分类和河南省粮食主产区农业利益补偿现状。采用定性分析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两个角度研究现行农业利益补偿政策的有效性。第四章,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粮食生产利益补偿政策体系及经验借鉴。第五章,基于以上研究,结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提出进行农业利益补偿的原则及设立农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建议。第六章,结论。简述本论文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