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域杨树和苔藓营养与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模式及其生态指示作用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树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树种,并且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封存碳、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苔藓植物是高等植物中低等类群,没有维管组织和真正的根,茎叶体由单层或少数几层细胞组成,植物体表面无蜡质角质层或角质层不发达,主要从非土壤环境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是监测大气污染的有效指示生物。杨树人工林是空气污染的“净化者”和“指示者”,而藓类植物对空气污染比杨树更敏感,具有不同于杨树的营养吸收方式。因此,本研究综合探究了宿迁市区域内杨树和苔藓植物元素的空间格局及其对生态环境的指示作用。本研究调查了宿迁市细叶小羽藓(Haplocladium microphyllum(Hedw.)Broth.,以下简称“藓”)组织和‘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 895’,以下简称“杨”)叶片生态化学计量学(ES)特征,涉及营养元素碳(C)、氮(N)、磷(P)和钾(K);测定了植物样品中的氮同位素(δ15N);检测了藓组织和杨叶片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涉及元素镉(Cd)、铬(Cr)、铜(Cu)、镍(Ni)、铅(Pb)、钒(V)和锌(Zn)。基于杨叶片和藓组织C、N、P、K和重金属含量,揭示两种植物营养元素吸收和重金属富集差异以及空间变异性;基于藓组织N浓度和δ15N,评估宿迁市大气N沉降水平、可能的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基于藓组织重金属含量,评估宿迁市大气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可能的来源。诣在为宿迁市环境污染防治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藓组织C和P含量高于杨叶片,N和K含量低于杨叶片。N:P<14,表明藓和杨生长受N元素限制。藓组织C含量与土壤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杨叶片N含量与土壤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P含量与土壤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藓组织表型可塑性指数(PPI)在0.5~0.76之间,杨叶片PPI在0.5~0.71之间,藓组织比杨叶片具有较高的可塑性。藓组织和杨叶片变异系数(CV)均表现为K>P>N>C,C为弱变异性,N、P和K为中等变异。内稳态指数(H)表明藓组织N、P、C:N、C:P、C:K和N:P属于“绝对稳态”,C和P:K属于“稳态”,K和N:K属于“弱稳态”;杨叶片C、N、P、K、C:N、C:P、C:K、N:K和P:K属于“绝对稳态”,N:P属于“弱敏感态”,杨内稳态强于藓。总体而言,两种植物均通过调节自身元素平衡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且藓具有独特的生态化学适应机制,具有维持高P含量、低N:P以及较宽的可塑性适应策略,适应能力强于杨。(2)藓组织N浓度平均值为1.6±0.39%,杨叶片N浓度平均值为1.94±0.44%,藓组织和杨叶片含N量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空间分布,且杨叶片N浓度显著高于藓组织。藓组织δ15N平均值为-4.89±0.29‰,杨叶片δ15N平均值为+1.22±0.46‰,藓组织和杨叶片δ15N值均呈现西北低,南部高的空间分布,与叶片N含量空间分布趋势一致。藓组织N浓度与土壤N浓度无显著相关性,杨叶片N浓度与土壤N浓度呈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藓组织N浓度主要来源于大气N沉降,杨叶片N浓度受土壤和大气N沉降共同影响。藓组织δ15N的变化范围为-8.38‰~+1.32‰,表明农业活动和城市废水废弃物是大气N沉降主要来源。宿迁市大气湿N沉降中NH4+-N和NO3--N是分别占TN沉降的57%和15%,NH4+-N/NO3--N为4.36,进一步表明农业活动是宿迁市大气N沉降的主要来源。藓组织N浓度评估宿迁市大气N沉降为16.75 kg N ha-1 yr-1,43%区域超过陆地N沉降临界负荷(20kg N ha-1 yr-1),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泗洪县。(3)藓组织Cd含量与杨叶片Cd含量相近,其余6种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杨叶片(P<0.05),约为2~121倍。生物富集系数(BCF)显示藓组织和杨叶片均对Cd表现出强烈富集作用,对Cr的富集系数最低,藓组织BCF大约是杨叶片1~100倍。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藓组织和杨叶片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同一区域藓组织与杨叶片富集重金属浓度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植物叶片结构及叶细胞生理生化特性有关。(4)空间分析显示大部分高浓度重金属元素出现在宿城区和宿豫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Cd-V呈显著负相关(P<0.05),Cr-Ni、Cr-Pb、Cu-Pb、Cu-Zn、Ni-V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来源相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法(PMF)模型表明宿迁市重金属主要来源于自然土壤粉尘、工业活动、交通排放和农业活动。污染因子(CF)分析显示Cd属于中度污染;Cu属于疑似污染;Cr、Ni、Pb、V和Zn属于轻度污染。污染负荷指数(40)))表明研究区域的Cd、Cr、Cu、Ni、Pb、V和Zn为中度污染至未污染、中度污染或中度至高度污染,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宿迁西北部。单个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4))显示,除了Cd达到高生态危害,其余元素均为轻生态危害。90))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整个研究区Cd、Cr、Cu、Ni、Pb、V和Zn中度污染到未污染。综上所述,藓比杨具有更高的生态适应性,且藓对大气N和重金属沉降更敏感,可作为评估区域污染的补充手段,而杨受叶细胞结构和土壤的共同影响,指示效果不如藓。
其他文献
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探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投融资期限错配,并产生抑制的同群效应。从融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改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市场正面预期,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从投资端看,数字化转型会通过强化内部控制能力、降低非效率投资程度,从而抑制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进一步研究表明,受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数字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精神,发挥中国第一侨乡优势,着力将侨文化、中医药文化推广海外,彰显文化自信,文章提出,通过建设提供中医药医、教、研、培、创“一站式”服务的涉侨中医药服务基地,建立全方位覆盖中医药服务资源库;对内提供便利华侨华人的中医药服务、对外提供境外中医药优质高效的支持与传播服务;建成区域协同的跨产业服务、侨文化与中医药文化
目的:通过研究大围山云雾林蕨类的Alpha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稀有性指数,探讨了不同干扰程度下主要环境因子变化及林下蕨类植物生物多样性响应。方法:设置长100 m样带3条,样带内每隔10 m设置一个1 m×1 m样方,统计各样方内的蕨类植物的种类及数量,记录、采集标本;同时,检测林冠开阔度(Canopy openness,CO)、空气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表层土
随着我国科技及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一直以来,物理学科都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受重视的一项学习科目,常言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见,在初中的物理学习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研究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以更好地学习物理,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文将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物理解题能力展开探究与思考,并
“两个确立”是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得出的重大历史结论,是体现全党共同意志、反映全国人民共同心声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深深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每一个时代都必然会有杰出人物的观点,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观点;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智慧结晶,是坚持民主集中
以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为基础,探讨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技术,设计了ADRC控制器,将其运用到感应电机转速调节器中并搭建了基于ADRC转速控制的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ADRC的应用提升了该系统的转速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且使系统具有一定的抗扰性能
诗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初中生付出努力和时间去深入学习的知识内容,其具有独特的艺术品味和深厚的教育价值,是培养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都知道中国诗歌和古文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从未终结。诗词里有风花雪月,有人情世故,也有我们心向往之的风景和境界,学生可以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和诗人以灵魂会友,并在其中了解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和民族精神。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在今天仍能迸发出万丈光芒。
古代诗词是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先辈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感,从而增强自己的思想和文化素养,培育爱国情怀,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由于古诗词在语文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成为汉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初中语文教材杜甫的《古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目前中国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本文对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探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监管问题,对加大畜禽产品安全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对促进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措施进行探讨,旨在减少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保障其安全性。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本文使用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识别企业数字化相关无形资产占比构建微观层面数字化指标,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于突破性创新的作用。研究表明:整体而言,企业数字化对于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进一步的分样本回归显示,数字化促进了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并且这种提升效果在制造业、高科技行业更为明显。进而,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