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钢结构地震损伤机理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震下建筑结构发生的严重损伤与倒塌破坏是造成震后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主要根源。以往研究中,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数值分析很少考虑损伤累积效应与失效破坏准则,这样势必影响建筑结构地震反应的计算精度。本文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和微观空隙发展理论出发,研究强震作用下钢结构的损伤机理。损伤宏观体现为材料屈服强度和刚度的下降,因此将损伤引入到钢材的本构模型中以考虑材料强度与刚度的退化;损伤又源于材料不可恢复的改变,通过损伤演化方程联系损伤和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与取得成果如下:(1)基于现有的非线性连续介质损伤力学原理和微观空隙发展理论,将损伤因子和失效准则引入到Krieg & Key材料本构模型中,来表征钢材在强震作用下强度和刚度的退化,并编制基于有限元软件LS-DYNA的材料子程序以实现数值分析。应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已有试验结果的钢柱数值模型,比较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引入损伤因子和失效准则的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2)采用本文改进的Krieg & Key材料本构模型对强震下的钢柱地震反应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揭示钢柱强震下的损伤演化过程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与未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相比,考虑损伤累积效应时钢柱竖向承载力明显降低、柱顶峰值位移和残余位移增大以及非线性耗能能力下降。(3)采用本文改进的Krieg & Key材料本构模型分别对为3层、9层、20层三个典型钢框架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揭示钢框架结构的损伤演化过程和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底部几层框架梁首先屈服并产生损伤,随后底部几层框架柱屈服并产生损伤,最后由于底层柱的弯曲破坏导致结构倒塌。
其他文献
土工袋是指装入土、砂等填料后形成的袋状物。其具有袋内填料不受限制、抗压强度高、减振、防冻融、抗碱性好等诸多优点,已被应用于地基加固、桩型复合地基、生态护坡、河海
上海中心塔楼建筑高度632m,结构高度574m,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抗侧力结构体系,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结合建筑功能,沿塔楼竖向共布置了8道加强层,属于B级复杂高层建
学位
最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客运专线以及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为减少城市土地占用,保护城市居住环境,往往采用设置地下车站的隧道穿越城区,因此修建铁路地下车站将逐渐成为铁路交通
对静压沉桩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以往主要是建立在传统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宏观连续性假设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对沉桩规律进行计算分析。但是工程中静压沉桩是桩土之间倾倒、滑移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对铁塔主材提出了使用高强钢的要求,当荷载较大时,使用高强钢可以有效减少采用组合截面所带来的复杂节点构造及安装工作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角
门式刚架厂房的柱距对其用钢量的大小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门式刚架结构厂房柱距优化设计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柱距优化的研究方向。本论文以《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
学位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大跨度空间结构不断涌现。这类结构的建筑模板工程施工难度较大,模板垮塌事故时有发生。贝雷架作为定型的快速架设支撑工具,具有承载力大且支撑体系
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它是由于强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碎屑物质的特殊洪流,它具有爆发突然,历史短暂,来势凶猛,冲击力强、防御困难等特点。近些年来,我国泥石流灾害频频发生,甘肃、云南、四川等地受灾尤为严重,这不仅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更带来严重得人员伤亡,因此有效防治泥石流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预防预报、工程防治和生物
基础隔震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在维持结构正常使用的同时保护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隔震装置将建筑基础和上部结构分开,减小了地震作用,改变了传统结构
本文在总结前人有关膨胀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非饱和土的三轴试验、数值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了非饱和膨胀土的长期强度和变形特性,特别是干湿循环对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