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特征研究(1976-1984)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wgc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讨论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特征。文章将审美语境作为研究的历史起点,认为它既蕴含历史性的审美积淀,也呈现在场性的审美实践;而后进入到审美主体。文章认为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具有三方面涵义:一是社会历史意义上的“社会主体”;二是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主体”;三是艺术行为意义上的“创作主体”。作为特定生命活动和生存方式的社会主体,最终进入到审美主体的创作实践,外化为有审美意义的物化形态。这样的思路将我们从丰富驳杂的艺术行为和艺术作品,引向真实而具体的审美主体,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美术创作展开理性的分析和阐释。由此,文章从审美语境——审美主体——美术作品的思维向度展开对新时期美术创作的研究。文章主要分为5部分,导论通过揭示中国当代艺术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引出研究新时期美术的必要性,借助对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范畴与研究方法,进而说明选题的可行性。第一章从“社会审美语境的转型”与“美术体制与运动的恢复”两个维度描述了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语境,阐释新旧审美意识形态的在场性交锋,并由这种交锋促发了审美主体的内在变化。第二章从“审美心态的转向”、“审美主体的思辨”以及“审美主体对于艺术本质的追索”三个维度对新时期审美主体的嬗变作出探究,揭示了经由审美语境转型带来的审美主体对于历史、社会、艺术和自身的思维变革,并由这种变革影响到审美客体的生成与发展。第二章在图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新时期美术创作主要可分为三种审美模式,三种审美模式经由新时期审美主体的嬗变呈现出不尽相同却义内在相关的审美特征,经过对其内在关联的分析,讨论了新时期美术创作的审美精神。余论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提出“美术创作”与“审美主体”的多重关系,并建构一种从主体论出发的美术作品阐释与评判方法。文章认为:一、历史性的审美积淀与经由“文革”结束进而生成、发展的新的审美意识的在场性交锋促发了新时期审美主体的觉醒与嬗变;二、新时期美术创作经由审美主体的嬗变,呈现出崇高化、悲剧化、感性化的审美特征;三、新时期美术创作体现出“反思性”的审美精神,并贯穿于整个创作历程的始终;四、“美术创作”与“审美主体”多重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从主体论维度对新时期美术展开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大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经济、人际、就业等问题时,通常形成自己独特的应对方式,本研究以甘肃省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得出大学生在人口学特征
目的探讨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和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在腹部含脂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37例41个腹部含脂病变分别行化学位移成像和频率选择脂肪抑制成像,分析病变在各个序列中
通过运用生理学理论与临床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前精心挑选临床案例,在课堂中合理地结合临床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生理学教学迈
目的探索多媒体教学在乡村医生培训中的应用。方法以修水县教学点128名乡村医生为对象开展多媒体课件教学,为多媒体课件组;以铅山县教学点146名乡村医生为对象开展传统板书教学
目的 总结1例儿童中毒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的皮肤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1日入住本院的1例中毒性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儿的病情进行同步跟踪,并进行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移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兴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推动下,3G通信技术已近成为社会的主流通信技术,但是随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认识教育形势,正确理解和把握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必然。通过完善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的体系构
文章以呼叫中心基地植入广西银行学校为例,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阐述了"企业植入校园"校企共建呼叫中心基地的合作内容、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介绍呼叫
随着桂林旅游业发展逐步面向国际化,竞争愈演愈烈,桂林旅游产品将面临着新一轮的开发与创新。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光旅游在多年的发展当中,不仅限制了自身的产品形象的更新,
主要讲述了以教为主、以学为主、教学兼重三种主要语文教学方法,以及分别阐述了导课、提问、启发、点拨、沟通、结课、巩固训练等教学技巧,从这几方面说明作一名合格的语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