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基体中真菌毒素的高准确度计量技术研究及标准物质研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围绕粮食中真菌毒素的计量技术,首先建立了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的HPLC-DAD-MS/MS方法。其次,首次研制了乙腈中ZEN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第三,建立了粮食基体中真菌毒素的高准确度HPLC-MS/MS分析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HPLC-QTRAP-MS和HPLC-DAD方法,建立了 ZEN主成份和微量杂质的定性鉴定和定量测量的高准确度技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成功鉴定了 ZEN中的2种杂质,分别为玉米赤霉酮(ZAN)和7’-脱氢玉米赤霉烯酮(7’-DehydroZEN)。采用质量平衡法和定量核磁法对高纯ZEN进行准确定值。两种方法定值结果分别为997.5mg/g和993.5mg/g。ZEN定值结果最终由两种方法的平均值决定,为995.5mg/g。2.基于HPLC-DAD-MS/MS方法,研制了 ZEN纯度标准物质与溶液标准物质,并详细研究了 ZEN标准物质的稳定性。稳定性主要考虑光照,溶剂,温度,浓度等对ZEN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ZEN乙腈溶液受紫外光照影响非常大,在254nm紫外灯下照射1天,主成分值降低了 52%,主要转化成其顺式异构体(cis-ZEN),继续监测紫外灯照射下ZEN稳定性,可以发现,在照射1天后,主成分与顺式ZEN都在持续下降,当照射27天后,主成分与顺式ZEN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分别占原始浓度的14.4%和22.5%,而有大约60%的未知产物生成。然而ZEN纯物质在紫外灯照射下相对稳定。实验结果也表明ZEN乙腈溶液在可见光下相对稳定。采用棕色的分装瓶,可以消除大部分的光照。通过不同溶剂与温度的比较,可以ZEN看出在甲醇溶液中更不稳定;高温下ZEN乙腈溶液不稳定。实验结果表明浓度对ZEN乙腈溶液没有影响。通过对ZEN稳定性的详细研究,为标准物质的制备提供了有利依据,因此,ZEN溶液标准物质研制采用乙腈作为溶剂,棕色瓶分装,-20℃避光保存。通过标准物质的定值与不确定度评估,ZEN纯度标准物质与溶液标准物质的定值结果为99.5±0.2%,11.1μg/mL±2%。3.建立了粮食基体中8种真菌毒素的HPLC-MS/MS分析方法,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ZEN,赭曲霉毒素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毒素B1。该方法首次采用添加样品和天然污染样品优化提取溶剂,结果表明,采用天然污染样品通过比较测量结果的方式优化提取方法更为科学和有效。实验还对不同的取样量及内标的不同添加方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取样量为10g,内标在前处理过程后添加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真菌毒素在粮食基体中均有很强的基质抑制现象,而且与其相应的同位素标记物的基质效应有较大差异,如果采用溶剂校准液进行定值,基质效应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没有空白基质情况下,可以采用校正因子θ值对定量结果进行校正,以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首先,审前羁押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审前羁押程序由于具有的浓厚的行政色彩而一直饱受国内学者诟病,表现为“上命下从”的行政审批式的行政化问题。一方面侦查行为在狱内自侦案件的整个刑事追诉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导致以律师帮助权为核心的有效辩护无法实现;另一方面长期以来监狱侦查机关以捕代侦、以捕代罚的滥用强制措施现象依然存在,造成了超期羁押、强制措施滥用以及冤假错案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玉米耐密育种已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但不同的育种团队方法各有侧重。结合育种实践深入阐述了玉米耐密育种的具体选育过程,指出了选育中应注意的关键指标。就转型阶段耐密玉
目的研究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产科接收的3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大多数大中医院购买了CT设备.如何正确使用CT设备,使其图像更加清晰,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是CT检查的目的。但是.往往由于CT设备性能差异、操作者技术
神厨、神库等祭天附属建筑作为筹备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承载着祭祀活动重要的礼仪性和功能性。文章通过对《太常寺则例》《光禄寺则例》《大清通礼》等古籍中相关内容的梳理,
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栽培短柱肖菝葜幼苗,了解其对土壤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土壤处理对短柱肖菝葜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累积均造成了不同的影响,腐殖质土栽培下的短柱肖菝葜
稻曲病是一种水稻穗部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南北方稻区均有发生,现已成为限制水稻高产和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同源性及种内群体分化状况;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运用重复序列PCR(repetitive element-based PCR,rep-PCR)技术和田间接种方法探索稻曲病菌的遗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