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表现的影响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轨制"雇佣形式的广泛使用,在为组织带来成本下降和管理弹性的同时,随之而来很多负面结果。非正式员工的消极态度和行为通过产品和服务质量反映出来,损害了组织的市场形象,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提出三类问题: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同用工背景下,"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表现有什么影响?"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表现影响的机制是什么?身份意识对"双轨制"员工身份和工作表现的关系有什么影响?人们迫切希望通过了解"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实践对员工态度和行为进行改善。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身份理论,构建了"双轨制"员工身份影响工作表现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主要结论:(1)"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态度和行为存在影响,具体来说,非正式工相对于正式工,经济交换关系更高,社会交换关系更低,组织公民行为更少;(2)"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行为的作用受其工作态度影响。具体来说,经济交换关系是员工身份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部分中介,社会交换关系是员工身份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的部分中介,即身份通过员工和组织的交换关系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3)主观身份意识强化"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其工作表现的影响。具体来说,身份意识越高,非正式工相比于正式工,经济交换关系越强,组织公民行为越少。"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表现的影响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1)"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态度和行为影响研究得出的结论,深化了转型期我国"双轨制"用工在个体层面的研究,引导人们关注"双轨制"员工身份对个体工作表现的影响结果和过程;(2)"双轨制"员工身份对工作态度和行为影响研究得出的结论,丰富了国际研究成果。国外相似研究即标准/非标准雇佣员工的研究结论分歧较大,有的结论甚至相互矛盾。本研究揭示了非正式员工的身份对个体工作表现的消极影响,运用社会交换理论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3)身份意识的研究拓展了国际理论研究的领域。身份意识作为社会文化心理的构念,首次运用于雇佣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身份意识在"双轨制"员工身份影响工作表现具有调节作用,将引发人们探究社会文化心理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拓展员工组织关系的理论研究。研究结论对组织管理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首先,非正式工相对于正式工,经济交换关系更高,社会交换关系更低,组织公民行为更少。在非正式工使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非正式工的高经济交换、低社会交换的工作态度和较少的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管理是不利的。该结论对组织管理者进行核心员工和其他类型员工分类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具体来说,组织与核心员工建立更为长期的雇佣关系,甚至是永久雇佣。其次,身份意识强化客观身份影响。这个结论对我国国有事业单位用工制度并轨实践带来启示。我国是身份意识非常强烈的国家,高身份意识会对"双轨制"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带来更为深刻影响。我国需要研究"双轨制"逐步合轨的合理性和可能性,逐步消除身份等级和特权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员工和组织关系过渡到完全由市场经济规律公平调节的阶段。
其他文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推进.各种思想相互碰撞、融合.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失范问题逐渐增多.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思想.立足当前的社会现实.从社会道德失范的相
<正>笔者从小就患有鼻炎和中耳炎,天气一热就会上火发病,多种治疗方法都没有效果。后来笔者丈夫开始饲养蜜蜂,房屋周围都是蜂箱,笔者的鼻子、头顶、眼皮、耳朵、腿脚三天两头
期刊
随着自主研发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个企业孤立的行为,企业在研发过程中需要与外界交换信息。科技创新信息传播的必要性、创新成果转化的迫切性以及市场反应的
<正>胶原蛋白,或称胶原,是由动物成纤维细胞合成的一类高分子,是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胶原蛋白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无支链的蛋白,结缔组织中大部分不溶性纤维是由这种蛋白
会议
<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原因表现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提供的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获取同样岗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流失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无形资产流失的措施。
清政权建立后,清朝皇帝面对的是两个文化世界:满族的传统和被征服者的传统。他们通过种种措施了解、掌握儒家文化以利于自己的统治,当然,也对自己族群身份的政治重要性高度警
背景与目的:在采用放射治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随着期别的增加,发生宫体浸润概率也增加,放疗后部分患者出现宫腔内复发。本研究通过MRI检查筛选出宫体侵犯患者行宫腔加
随着民国初年新式教育的持续发展,影响日增的学生群体愈来愈需要一种遍布全国且具持续性稳定性的联络渠道,报刊媒介自然成为一个最好的平台。民国初年商业出版的蓬勃发展,恰
将地方区域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的路径包括案例式教学、研究性教学、探讨式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等。在具体实施中,案例的选择、专题的设置都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