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果实潜伏侵染、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致腐机理及蒂腐病防治技术基础研究

被引量 : 23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芒果产业已构成我国热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芒果采后病害严重制约着芒果产业的发展。由于引起芒果采后病害的病原菌大多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导致果实在贮运及销售过程中快速、严重腐烂,其中,由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等引起的蒂腐病在果实尚未成熟即开始造成腐烂,是引起芒果采后腐烂的重要病原菌。本文以可可球二孢菌(B. theobromae)等蒂腐病病菌和芒果互作为研究对象,开展芒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B. theobromae在果实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B. theobromae对常用杀菌剂的抗性及其引起的采后病害防治技术等研究,旨在摸清我国芒果果实中的潜伏侵染真菌种类及严重程度,初步阐明B. theobromae致芒果果实快速腐烂的机理,探讨B. theobromae的抗药性水平及蒂腐病的安全、有效的采后处理方法,为研发芒果蒂腐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我国6省区的芒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进行检测与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在芒果果实中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F=3.59,P=0.0246)。不同年份的带菌率略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F=1.57,P=0.2372)。果实不同部位的带菌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46.44,P<0.0001),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端部的带菌率。鉴定的潜伏侵染真菌有11种,分别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Penz.&Sacc.、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 (P. Henn.) Sutton.、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 et Cif.、 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 P. Sharma、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 Aspergillus sp.、Curvularia sp.和Fusarrium spp.,其中,C. gloeosporioides和B. theobromae为芒果果实中的主要潜伏侵染真菌,M. mangiferae在芒果果实上作为潜伏侵染真菌为首次报道,B. theobromae为致病力最强的潜伏侵染真菌。B. theobromae、C. gloeosporioides、D. dominicana和P. mangiferae4种芒果主要蒂腐病菌的致病力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B. theobromae的致病力最强,B. theobromae在含果胶和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蒂腐病菌的生长速度,采用刚果红平板水解圈法测定的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果胶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蒂腐病菌的果胶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虽与C. gloeosporioides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D. dominicana和P. mangiferae的纤维素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的结果表明,B. theobromae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或接种与芒果果实上均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多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以及纤维素酶(Cx)。其中PG、PMG和Cx活性较高,PGTE和PMTE活性很低。在大量产生的3种细胞壁降解酶中,其中PG活性最大,且峰值在早期出现。B. theobromae在液体培养基中可产生导致芒果嫩叶褐变、嫩枝萎蔫和果实腐烂的致病毒素。该毒素在酸性至中性条件稳定,热稳定性强,对光照不敏感,低温条件更有利于毒素的保存。B. theobromae在离体条件下可产生乙烯;接种到芒果果实上,在芒果果实内可诱导芒果果肉产生大量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从而诱导芒果果实快速释放乙烯。自然条件下发生蒂腐病的果实,在症状出现前1-2d,其乙烯释放速率即开始升高,并随着病程的发展,乙烯释放速率显著增强,且3-5d内,发病果实软化、腐烂。B. theobromae群体中存在着对多菌灵抗性的群体。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23种杀菌剂对4株对多菌灵抗性差异的B. theobromae的毒力测定,通过EC50值、EC90值及与多菌灵的交互抗性等的综合分析,认为咪鲜胺锰盐、咪鲜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异菌脲、戊唑醇、腈菌唑、吡唑醚菌酯、井冈霉素,以及百菌清和代森锰锌可用作芒果蒂腐病防治的杀菌剂。B. theobromae除对多菌灵产生抗性外,还对甲基硫菌灵、噻菌灵、醚菌酯和烯唑醇4种杀菌剂产生了抗药性。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多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和烯唑醇4种杀菌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醚菌酯与井冈霉素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异菌脲、咪鲜胺和咪鲜胺·异菌脲3种杀菌剂对芒果蒂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效,而咪鲜胺·异菌脲、咪鲜胺对芒果炭疽病的防效达93%以上。根据对芒果蒂腐病和炭疽病防治效果的综合评价,咪鲜胺·异菌脲对控制芒果采后病害的效果最好,其次是咪鲜胺。供试的18种食品添加剂对C. gloeosporioidesS、C. gloeosporioidesR、B.theobromaesS、 B. theobromaeR、P. mangiferae和D. dominicana6种芒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毒力存在极显著差异,邻苯基苯酚钠对6种病原菌的平均ECso值和平均EC90值均最小,分别为7.21μg/mL和39.53μg/mL,其次是脱氢乙酸钠和阿魏酸。脱氢乙酸钠对炭疽病和蒂腐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达到83.52%和59.32%,其次阿魏酸和肉桂醛。阿魏酸处理的果实贮藏时间最长,平均贮藏时间达15.51d,其次是脱氢乙酸钠和甘草抗氧化剂,而毒力最大的邻苯基苯酚钠对芒果果实造成伤害。使用食品添加剂结合壳聚糖的复合涂膜技术,可显著提高对蒂腐病的防治效果,1000μg/mL脱氢乙酸钠+1.5%壳聚糖涂膜与1000μg/mL阿魏酸+1.5%壳聚糖涂膜,对蒂腐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9.34%和96.97%,500μg/mL脱氢乙酸钠+1.5%壳聚糖的防效达到90.28%。食品添加剂的复合涂膜技术不仅提高了对芒果蒂腐病的防治效果,还可显著降低杀菌剂的使用,且不存在农药残留问题,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采后处理方法。
其他文献
介绍了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原理、学习算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ESEP 3.0中的应用。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该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克服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的收敛过分依赖
214例斑秃患者作为实验组,施以协同药物处方加上心理疏导治疗,与40例来自同一门诊斑秃组成对照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与实验组有可比性,但仅施以协同药物处方治疗。一个疗程(
近年来,平安银行某分行随着规模的扩大、业务产品的创新、分行考核体系的转变、客户经理制的转变、对客户的细化管理,迫切需要对银行业务数据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搜集与分析
城市的建设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城市特色得以重塑,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是我们亟需正视面对的问题。在城市园林建设中融入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这也是向外
体验旅游是现在体验经济背景之下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提高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生态农业旅游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作为农业旅游的一个新的分支,蔬菜旅
纳米粒子薄膜是指以纳米粒子为基本单元所构成的二维纳米结构材料,在催化、能源、传感以及医疗诊断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此外,二维纳米结构薄膜也可以进一步作为构筑单元来制备
近日,江苏省高邮市农委现金会计柏某因犯贪污罪,被高邮市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3年零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万元,依法扣押的赃款赃物发还给被害单位,未退出的非法所得依法继续
辽宁绒山羊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绒山羊品种之一,以其绒毛品质优良、产绒量高、适应性强、遗传性能稳定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是由于缺乏参考转录组信息,导致目前对该品系绒山羊的
全球陆地土壤有机碳总量是大气圈碳总量的2倍,其微小的变化就可能影响全球碳循环的平衡性。因其所处气候环境条件的特殊性,热带地区土壤的碳周转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