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c543217896che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采用国产PVC合金超滤膜对济南南部山区和济南黄河水厂微污染水源水进行了直接超滤处理研究,系统地研究了直接超滤对水中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其运行参数影响因素,针对直接超滤存在的问题,对直接超滤工艺进行升级改造,增加直接超滤前处理工艺——气浮或二氧化氯混凝,以应对直接超滤运中存在的不足、提高或改善其运行和去除污染物性能。研究结果如下:(1)直接超滤工艺对水中浊度、藻类、细菌等污染物质有着较好的去除能力,去除率达到了97%以上。通过超滤膜的截留作用,其出水浊度也仅为0.1 NTU左右,且出水大肠菌群也未曾检出,可见超滤对于水中大分子污染物质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该工艺对于水中有机污染指标UV254以及CODMn,单独依靠超滤工艺的过滤对其的去除能力有限,去除能力分别不足15%和30%,对TOC的去除能力也仅为30%,超滤工艺并不能有效的改善水中有机污染的状况。直接超滤后总嗅味量和土臭素去除率分别为38%和24%,对三氯甲烷前质、四氯化碳前质去除率分别为42%、67%,和二氯一溴甲烷前质和一氯二溴甲烷前质几乎没有去除效果。试验发现原水水质对膜通量和膜压差的影响较大,TOC平均为2.0 mg/L原水比TOC平均为3.8 mg/L原水膜通量高近30%,膜压差约低38%。因此直接超滤出水完全可以保证对水中浊度、藻类、细菌、大肠菌群的去除。但对有机物消毒副产物去除效果有限,膜污染严重。(2)针对直接超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超滤前气浮和二氧化氯/混凝预处理,结论为: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气浮-超滤组合工艺混凝剂最佳投量为8 mg/L,二氧化氯/混凝-超滤组合工艺二氧化氯最佳投量为0.1mg/L。在最佳投加量下,与直接超滤相比,气浮-超滤和二氧化氯/混凝-超滤两种工艺对CODM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0%和10.1%,对UV254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5%和42.9%。说明通过气浮和二氧化氯/混凝预处理超滤工艺对有机物去除率大幅提高;虽然直接超滤对叶绿素a和藻类去除率均接近100%,但超滤滤池负担过重。气浮和二氧化氯强化混凝预处理对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60%和35%,对藻类去除率分别为54%和70 %,因而两种预处理工艺可有效解决缓解了膜污染问题,就对藻类去除效果而言,二氧化氯强化混凝优于气浮;直接超滤对总嗅味量物质土臭素去除率为24%,气浮-超滤工艺为50 %,ClO2/PAFC-超滤组合工艺土臭素去除率为58 %,两种预处理工艺对土臭素去除率比直接超滤分别提高26%和32%;气浮-超滤对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前质的去除率为61%和97%,比直接超滤提高为19%和30%,两种工艺对二氯一溴甲烷前质和一氯二溴甲烷前质几乎没有去除效果,说明气浮对消毒副产物前质去除效果有一定提升,而ClO2/PAFC-超滤工艺氯酸盐和亚氯酸盐均不会超标,即使投量为0.5mg/L也能满足要求;气浮-超滤和二氧化氯/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分别比直接超滤膜压差下降25%和18%,膜通量上升10%和8%,因此两种预处理工艺有效缓解膜污染问题。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发展迅速,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量涌现,作为车库、人防等功能的广场式地下建筑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来多。由于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地下结构不均
随着大容积筒仓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设计和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近年来,混凝土筒仓的直径和高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筒仓的温度应力以及温度-贮料荷载静力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且不同与氮和有机物,磷无法通过微生物作用从水环境释放到大气中和降解,因此,一旦进入水环境难以清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城市地表径流污染对
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日益严重的环境形势下,高铁酸盐(K2FeVIO4)因其同时具有氧化、消毒、吸附、混凝等多种功能而备受关注,在饮用水处理、污水深度处理及污泥处理等方面应用前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简支梁的火灾行为的研究,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关于简支梁在火灾下受力性能、受灾评估、加固处理的试验及理论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包括:(1
型钢混凝土结构将混凝土与型钢融为一体,具备极为优异抗震性能。本文选取型钢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框架及型钢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框架,通过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对火灾后型钢
氨氮和磷是自然界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但也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其他生态问题的主要污染物,饮用水水源中氨氮和磷超标会严重影响水厂处理效能以及出厂水水质,因此有必要寻找
复杂高层塔式结构建筑外型独特,结构灵活多变,适应当代城市发展需要,近年来受到工程界的格外青睐。虽有学者对塔式结构进行了理论与设计方面的研究,但其地震反应特点有待深入
经历100多年的工程实践,工程设计人员逐渐认识到现行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是抗震设计理念上的一次变革,涉及
建立在重塑土基础上的传统土力学理论体系经常不能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天然沉积土,其本质原因在于天然沉积饱和土受到长期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土结构性的影响。本文在Bur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