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源——关于建筑形态之社会生成的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现代建筑运动的反思,建筑形态理论的研究对象逐渐地由建筑自身的 功能与形式转向建筑形成的社会背景。因此,关于建筑形态发生的研究就具有了 迫切性。本文试图从社会的视角对引发建筑形态生成的要因和途径——即建筑之 形态源进行一番解析。 论文的开端首先对建筑形态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建筑形态的研究状况也进 行了概述。然后,提出了建筑形态源研究的问题,并融合了社会学、人类学的原 理和方法来建立研究框架。研究将建筑形态源在建筑形态生成中的不同作用划分 为四个方面,它们分别是社会结构源、环境行为源、组织运作源、观念价值源。 社会结构源是建筑形态发生的社会场,是建筑形态发生的条件;环境行为源 是建筑形态产生和演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体现了建筑使用者的行为在建筑形态 生成中的作用;组织运作源则是现代社会建筑形态生成的另一重要途径,它体现 了建筑师通过其职业实践在建筑形态生成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观念价值源则是形 念生成过程中的核心,制约了形态生成的方向,也最终决定了建筑的特质。 论文最后总结出建筑形态生成的三个阶段分别是:观念形态、空间(实体)形 态、场所形态。建筑形态的最终生成是由建筑师、建筑使用者以及社会各方来共 同实现的,论文为从社会视角来解析和认识建筑形态的生成提供了一个框架,这 对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建筑实践和深化建筑师职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形态,源,形态发生,社会
其他文献
在人文领域,本世纪既是语言的世纪,又是批判的世纪。从现代走向当代,建构观经历过结构、解构、共生的发展,建筑创作形成多元共生的总体格局。论文紧扣上述两大主题,阐明了建筑创作
学位
该文是朱光亚教授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编号59678009)《建筑遗产资源评估系统模式研究》的一部分,该文与方遒同志的论文《我国非文物建筑遗产的评估》一道构成了第一
该论文首先在综合评述国内外的关于图像变化检测方法最新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正交变换的基础理论,深入探讨了遥感图像数据多元变化检测的理论、方法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该文力图将生态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入城市研究,对桂林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城市生态研究的发展及城市空间结构
中国正处于快速粗放的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关键时期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过渡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过去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乡村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
该文以当前大量发展建设的城市住宅为主题,针对当前众多住宅研究中缺乏系统分析住宅空间构成的缺憾,建立住宅类型类型框架,从基本的生活模式出发,通过大量实例,对城市住宅的
传统建筑中的窗因形式意义非常丰富,又是“外部封闭、内部洞达”的传统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元素,当下建筑实践中有诸多对传统建筑中的窗进行传承演绎的实例。暂且不论传承的好
学位
该文是以中国近未来城市小康住宅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建筑设计基础理论,以居住性和舒适性为核心,分析居住环境质量标准涉及的问题.从社会学、心理学、住居学、人类工效学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