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稻飞虱(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对温度胁迫耐受性的比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uqia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多年来,水稻生产受到稻飞虱的严重为害,稻飞虱可直接或间接为害水稻。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所有生物都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温度变化影响飞虱的热耐受性及其生理机制从而改变稻飞虱对温度的适应性。本研究通过测定三种稻飞虱在寄主植物存在或缺失条件下的亚致死高温和致死高温来比较它们对高温的耐受性差异。昆虫往往通过防御策略来抵抗极端温度,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三种热激蛋白基因来比较三种稻飞虱对极端温度的适合策略。  1.三种稻飞虱亚致死高温以及致死高温的差异  温度是影响变温动物适合度以及生存率的主要环境因素。采用温控韦伯管(Weber-column),比较了三种稻飞虱(灰飞虱(Laodelphax stiaatellus,SBPH),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BPH)以及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WBPH))成虫在寄主植物存在或缺失条件下的亚致死高温及致死高温。不管寄主植物是否存在,灰飞虱的临界最高温(CTmax)显著高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CTmax。寄主植物存在时,灰飞虱的热昏迷温度(HCT)显著高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HCT,而在缺失寄主植物时,褐飞虱的HCT显著高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的HCT。无论那种稻飞虱,寄主植物存在时的CTmax和HCT均高于寄主植物缺失时CTmax和HCT。在寄主植物缺失条件下,褐飞虱的致死高温(ULT50)显著高于灰飞虱和白背飞虱的ULT50。三种稻飞虱对高温的耐受性在性别间存在差异,雌虫对高温的耐受性(HCT和ULT50)均显著高于雄虫。在温度升高过程中,三种稻飞虱还表现出热耐受性相关的行为差异,相比于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灰飞虱从寄主植株上掉落的个体数更少,或者从寄主植株上掉落时的温度更高。这些结果表明灰飞虱和褐飞虱相比于白背飞虱具有更高的热耐受性。同时,这些结果也表明在生态学相关性的条件下(如在寄主植物存在的条件下)进行耐热性测定的重要性。这些结果对于预测三种密切相关稻飞虱的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2.不同温度胁迫对三种稻飞虱热激蛋白Hsp90、Hsp70及Hsp60基因的诱导表达水平  三种稻飞虱的温度耐受性存在差异。热激蛋白(Hsps)是昆虫机体抵抗温度胁迫的主要防御策略之一。为了探寻三种稻飞虱在遭受温度胁迫后热激蛋白表达量的诱导差异,本实验比较了三种高度保守的热激蛋白基因Hsp90,Hsp70和Hsp60在冷热胁迫及不同恢复时间条件下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高温处理(33和37℃)上调了三种稻飞虱三种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且37℃处理的基因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26℃)相比,37℃处理且不经过恢复阶段的褐飞虱中Hsp90表达量最高,为对照组的4.6倍,次之是33℃处理且不经过恢复期的灰飞虱中Hsp90的表达量,为对照组的2.5倍。相反,5℃和15℃的低温处理且在不经过恢复期的情况下三种稻飞虱的Hsp90基因的表达量均与对照(26℃处理)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经过3h的恢复期后,Hsp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发生变化,在灰飞虱中,5℃和33℃处理后经过3h恢复期与不经过恢复阶段的对照相比时,Hsp90的表达量分别增加了对照(不经过恢复期)的2倍和2.6倍,但在不同温度处理后恢复6h时,三种稻飞虱的Hsp90表达量都下调。除了37℃处理且不经过恢复期的褐飞虱的Hsp70基因表达量上调至对照的1.9倍,低温或高温处理且不经过恢复期的其它稻飞虱的Hsp70基因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在37℃处理后恢复3h时,白背飞虱Hsp70表达量为对照组(不经过恢复期)的2倍。Hsp60表达量在白背飞虱受到热胁迫时发生变化,最高值在37℃处理后,是对照组(26℃)的3.2倍;37℃处理后恢复3h,Hsp60表达量为对照组(不经过恢复)的2.2倍;在15℃冷胁迫后,白背飞虱Hsp60的表达量上调(26℃对照的1.9倍),但是在经过恢复期后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这三种热激蛋白参与了三种稻飞虱的温度耐受性,三种热激蛋白基因的诱导和表达在不同冷热胁迫下存在差异,同时,这些结果也表明温度处理后的恢复时间对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在动物及拟南芥基因组中,突触结合蛋白基因(synaptotagmin,SYT)是作为含有C2结构域的基因广泛存在。目前已发现大量包含C2结构域的蛋白质,其中大多数参与细胞信号转导或膜转
二斑叶螨、山楂叶螨、苹果全爪螨、李始叶螨、朱砂叶螨等都是苹果园主要害螨,是造成苹果树落叶和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二斑叶螨自发现其为害开始,近年来已成为北方一些果
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可引起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的发生,而晚疫病也是马铃薯和番茄上对生产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本研究对45个致病疫霉菌株(33个来自番
教育实践环节是师范生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教师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尝试从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双导师制”教育实践指导模式、第二课堂活动以及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杀虫微生物,其杀虫蛋白基因也是应用最广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抗虫基因,因此,深入发掘Bt新菌株、分离克隆新型的杀
细胞凋亡是由胞内基因控制的程序死亡过程,即多细胞生物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经过多途径的信号传导作用而启动内部机制,结束其自身生命的过程。目前人们对于细胞凋亡途径的研究已
本文对采自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寄生在大型真菌上的菌寄生真菌进行了分类学研究。探讨了寄生关系,详尽的描述了每个种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寄生菌的宏观特征中的子实体和菌落
最近,福建物联网界迎来一件喜事,全国第一家NB-IOT(窄带物联网)规模化商用局正式落户福州,拉开NB-IOT商用元年的帷幕。华为主导的NB-IOT率先布局福建,看中的是福建物联网扎实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大豆的推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在带来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可能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已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转基因大豆进入商业化生产前进行环境风险性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份,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安全性评价是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转DREB3基因抗旱大豆东农50和受体大豆东农50进行了土壤微生物安全性评价。采取盆栽试验的方
麦蚜是我国乃至世界麦区的重要害虫,蚜茧蜂是蚜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蚜虫的发生危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更好的利用蚜茧蜂防治蚜虫,本文针对麦田蚜茧蜂的种类及发生规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