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在稳步增长、迄今为止,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几乎涵盖了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所有行业。但随之而来的是,对外直接投资会不会导致国内产业空洞化等质疑,因此日企的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母公司生产性产生的影响逐渐受到日本国内外学者关注。目前,汽车制造业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柱产业,随着日本成品汽车制造商在海外现地生产的逐渐扩张,海外零部件需求也进一步扩大,日本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海外投资也开始成为新的研究对象。汽车零部件行业是为成品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及附属品的多元化公司。在分类方面,汽车行业由汽车制造业、汽车车身、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等组成。一辆成品汽车大约由2万至3万个零部件组成,但其中大约只有30%是由成品车制造商内部制造的,其他部分都由汽车零部件商来负责。汽车部件种类繁杂,最常见的有发动机部件、车身零件、电气设备和电子元件,还有转向和制动系统部件、车载收音机和汽车音响,冷却和加热装置,还包括响应用户需求而开发的新型信息化零部件及操作系统,如停车辅助系统。但是,分析ORBIS数据库中的企业数据可以发现,海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被包括在日本国内各种各样的行业中,也就是说,海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国内母公司,在行业分类中不一定属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使用ORBIS全球企业数据库中的子公司所有权信息,可以检索到各个母公司的NACE Rev.2分类代码,从而了解各母公司分别属于什么行业。根据Orbis数据库得知,截至2016年,日本在海外拥有1201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子公司,总股东权益总计为31210亿日元,所属母公司主要分布在8个行业。全要素生产性是衡量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与反映劳动者效率的劳动生产性不同,全要素生产性反映了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在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受到重视。近年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生产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倾向于使用企业数据,更为严格的微观层面研究变得很有必要。本文的分析基于根据ORBIS数据库整理得出的一组面板数据。首先,利用ORBIS数据库整理了 2007年至2015年在海外拥有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子公司的日本母公司的财务信息,并且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对各母公司的全要素生产性水平和增长率的进行计算和分析。分析结果是,2007年至2015年,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性水平波动不大,维持在稳定水平,但其增长率波动剧烈。此外,从2007年至2015年海外汽车零部件子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变化趋势来看,汽车制造业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比例有所下降,其他行业所占比例逐步上升此外,本论文还研究了母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对自身全要素生产性的影响。由于所选取的模型中存在内生性问题,所以需要选择工具变量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在本文中,首先对模型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广义矩方法进行估计,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最后对GMM与OLS估计方法的选择采用Hausman检验。在此分析中,Hausman检验的假设被拒绝,所以采用GMM估计方法。回归分析的结果是,日本国内母公司的海外投资规模能够促进自身生产性水平和增长率的提高,且母公司的总投资金额对生产性水平和增长率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与预期不同的是,研究开发费用会在短期内导致全要素生产性的下降。在实证分析部分,本论文还使用最小二乘法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效果进行了简单分析。结果是,投入研发费用的第一年,企业生产性下降,从第二年起开始逐步产生积极影响,在第三年,对生产性提高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从第四年起,其促进作用开始呈现出减弱趋势。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对此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指出遗留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由于使用数据的限制,本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来计算全要素生产性。如果以更为精细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对TFP进行推算,则每个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值和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度将发生变化。另外,考虑到产品研发周期是按照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的顺序进行的,只有在最后的销售阶段才能获得利润。因此,从投入研发费用到全要素生产性提高需经历很长一段时间,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模型,加入各母公司长期的研究和开发成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