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电化学发光试剂及用于DNA氧化损伤表征的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种酸度条件下研究了3-(1-乙酰丙酮偶氮)苯二甲酰肼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鲁米诺类似,发生两步电化学氧化,但氧化电位较鲁米诺低约0.5V,在氧化铟锡玻璃电极(ITO)上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发光性能,并有效地避免了氧化铟锡玻璃本身的发光干扰,不仅在碱性介质中就有较高的电化学发光效率,而且在弱酸性介质中也产生较稳定的电化学发光,并在1.O×10%ol/L~1.5x10-5Smol/L浓度范围内,电化学发光强度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7x104mol/L。 研究了鸟嘌呤对电化学发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鸟嘌呤对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淬灭作用,在6.6×10.8~6.6×10Smol/L浓度范围内,电化学发光强度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鸟嘌呤在碱性介质中对3.(1.乙酰丙酮偶氮)苯二甲酰肼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增敏作用,在5×10.7~3.0×10-6mol/L浓度范围内,电化学发光强度与鸟嘌呤浓度呈线性关系。鸟嘌呤在弱酸性介质中3.(1.乙酰丙酮偶氮)苯二甲酰肼的电化学发光具有显著的淬灭作用,2.0×10-6~1.0×10-5mol/L浓度范围内,电化学发光强度与鸟嘌呤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根据相关试验现象对3.(1.乙酰丙酮偶氮)苯二甲酰肼在氧化铟锡玻璃电极上的电化学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氧化铟锡玻璃电极自身发光现象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不同酸度环境中,3.(1.乙酰丙酮偶氮)苯二甲酰肼在氧化铟锡玻璃电极上电化学发光的机理是显著不同的;ITO自身发光可能是由活性氧系分子与ITO镀膜玻璃电极表面相作用引起的。
其他文献
  在线高分辨率示踪技术由于其精度高,成本低的特点已经在水文地质方面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重庆市黔江区鱼泉坎岩溶泉的污染问题导致蓬东乡、五里乡及周边地区3000居民的
费约果是王丹教授于2004年引入我国四川绵阳地区的观赏食用果树品种,作为一种集观赏和食用与一身,并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经济型植物资源,其开发,利用,研究潜力巨大。本研究主要对引
在液-液非均相反应体系中,两相界面接触面积是决定操作效率的重要参数。传统地,一般通过机械搅拌,其他能量辅助(如超声),添加乳化剂或相转移催化剂等方式来强化液-液非均相反应。近年来,固体粒子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在液-液非均相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引起了关注。论文将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Fe3O4/PS NP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应用到Anelli氧化体系中,研究了Fe3O4/PS NPs
  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核心,轨道交通网络的整体拓扑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研究是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纽约、北京、莫斯科等为代表的国
  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张一直是国内外城市地理、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区域水文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高程变化为焦点
会议
  鉴于我国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开采页岩气被普遍视为能缓解国内能源供需矛盾的金钥匙。随着能源缺口与日俱增及国家“十二五”导向政策的出台,国内页岩气开发已然势在必行。但
会议
  流域下垫面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我国东南沿海福建晋江山美水库小流域为例,运用该区域的逐日水文气象数据、DEM数据、土壤类型和土地
  基于1982-2006年的GIMMS NDVI数据和2000-2013年的MODIS NDVI数据反演甘肃省河西地区荒漠植被时空演变格局,结合1982-2013年该地区13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荒
  在黄土高原地区,分水线、沟沿线和沟谷线是该地区重要的、具有地形结构意义的地形特征线。特别是沟沿线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所独有的、黄土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坡面部位,其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