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开放的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建筑开放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q_s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高校图书馆建筑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高校图书馆实行现代化开放式管理对其建筑形态的全面影响.该文从图书馆和大学两个源头分析和清理了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从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两大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开放性的建筑体现.该文对图书馆建筑开放性的概念有所扩展,不再仅仅局限于内部空间的开放式管理,而指出基于图书馆开放性是促进信息有效传播的实质,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也是其开放性表现的重要内容.关于新世纪信息技术革命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深刻影响,该文作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并针对中国高校迅速发展的现状、联系建筑实践,对中国高校图书馆建筑发展作了简要的总结、评估和展望,为今后高鹇图书馆建设提供了适时的理论和资料参考.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高校图书馆开放性的发展必然,概述了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程,指出图书馆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必然趋势,同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历史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和服务人群的特殊性,明确了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发展的优势所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建筑内、外两个方面的开放性表达与发展.第二章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在内部空间的体现,从建筑空间设计和建筑技术设计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实现高校图书馆建筑内部开放空间所需的必要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以及开放式内部空间在建筑形象上的具体表达.第三章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在外部环境和形态上的表现,主要探讨在高等院校特定的外部环境中,开放式图书馆有效实现其功能所需考虑和处理的各种建筑问题.该章着重论述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与高校图书馆的相互关系,并辟出一定篇幅专门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由于内容和功能的扩充而导致的图书馆改扩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章高校图书馆开放性在新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趋向,讨论了信息技术革命对高校图书馆建筑的深刻影响.该章介绍了图书馆自动化的四个发展阶段以及国内外对于数字图书馆的研究,指出信息技术革命使图书馆开放性达到了空前高度,并详细探讨了在此趋势下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相关变化.最后以信息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图书馆建筑为例明确图书馆可能的发展趋向.第五章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历程和当代实践,针对中国具体情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实践经验和开放性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该章总结了中国近现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并结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的工程实践具体讨论了当代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其他文献
为了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人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建筑是国际建筑界对可持续发展潮流的积极反应,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领域的具体体现.对于自然光能
本文结合国内外大量的建筑作品实例,从建筑形态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斜面构成的基本原理,探讨斜面形态建筑创作的源泉,归纳斜面形态建筑造型与空间的类型,分析斜面形态创作的制约因素
自然生态系统作为城市人口生存的物质载体,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众多的变化,有一些变化可能是在限度之内的,人们也没有去关注;而有一些变化可能就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所
该论文作为导师吴志强教授有关城市竞争力体系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城市热点问题:城市竞争为切入点研究城市形象系统(City lmage System).通过对广州、杭州等城市相关研究的
本论文以城市建筑生态转型及其设计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市建筑生态化理论和实践的分析研究,力图全面探讨城市建筑生态转型的系统性,把握整体的设计操作规律。研究指出城市建
学位
随着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行,中国高校的食堂建设也进行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堂是高校学生生活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堂建设的成功,一定
居住区内的配套教育设施是居住区的一个重要功能结构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居住区的规划建设有很大的影响.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蓬勃发展,但城市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高校校园环境的文化品味作为文化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近年来,在民居研究领域,城市规划学、社会学、环境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等学科开始不断与建筑学交叉融合,促使人们对传统建筑观念进行反思,从而把建筑与社会发展、建筑
大跨空间结构类型纷繁复杂,在长久以来的发展过程中,桁架结构、网格结构、拱结构等结构形式各自有着特定的力学性质以及独到的美学表现力。然而,时至今日,单一的结构形式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