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有效性对重金属单一与联合毒性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毒性受到水质参数的影响已经达成共识,许多模型如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可以预测水质参数作用下的重金属毒性。重金属污染物对水生生物在水质参数作用下产生的联合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大型溞的48h急性致死毒性为毒性终点,采用生物有效性的毒性单位法(Toxic union,TU)对重金属混合物(Cu-Zn)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引入均匀试验设计(Uniform Design, UD)对水质参数(如H+、Na+、Mg2+、Ca2+等)的水平和混合物组分浓度配比进行优化组合,系统地研究多种水质参数作用下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及相互作用规律。并结合实际环境水样(太湖与辽河)条件,考察与验证模型对实际水体环境中单一重金属毒性的适用性,为我国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非线性拟合函数 Logit能很好地描述单个重金属浓度-效应数据点,通过最佳拟和的浓度-效应曲线(Concentration-Response Curve,CRC),得出单一重金属浓度效应(Lethal Concentration x%,LCx),6组均匀设计所得平均拟合常数β分别为:0.106、0.101、0.140、0.163、0.105、0.119;其中 Cu对大型溞 LC50范围为3.624~37.966μg·L-1, Zn对大型溞48h-LC50为452.414~4747.851μg·L-1。结果表明不同水质参数条件下,毒性也有不同,其中 pH(H+)影响最大。以单一化合物的 ECi与所得拟合常数为基础,应用 BLM-TU模型,对50%等效应浓度和均匀试验设计获得的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效应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较好,RMSE值范围10.6~17.5,BLM-TU模型能有效地预测Cu-Zn混合物对大型溞的毒性。  应用BLM预测我国辽河与太湖的丰水期和枯水期4个点位Cu与Cd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48h-LC50),与实际水样的毒性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辽河红庙子、太湖平台山和拖山三个点位中的BLM预测Cu的48h-LC50值为232.75~411.49μg·L-1,实测48h-LC50值为134.55~350.00μg·L-1,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辽河通江口点位,丰水期和枯水期BLM预测48h-LC50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Cd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的48h-LC50(183.74~267.31μg·L-1)与BLM预测的48h-LC50(134.91~376.35μg·L-1)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以Cd对大型溞急性毒性数据所调整LA50为基础的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同时各点位的枯水期Cu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均大于丰水期,可能是Cu与溶解性有机质(DOC)络合降低了其毒性。
其他文献
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冻土路基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低温热管主要功效是降低土体温度,保护多年冻土。从能量转换的角度而言,这种功效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当热管冷凝段环境温度低于热
本研究开发了基于温度-氧气反馈通风的自动控制方法,即分别由温度和氧气传感器探测堆体内部温度和氧气的实际值,并将信号传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上位组态软件,根据预先
本文以城市高架桥梁为研究对象,针对多种桥型的既有城市高架桥的抗震性能评估、抗震加固后城市高架桥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推倒分析
对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界关注的话题。随着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边坡数量及规模的增大,加强对滑坡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现有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做了
为了解决城市园林废物产量增加、处理方式落后、公园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园林废物与粪渣共堆肥的处理方式,并将堆肥产物作为花卉栽培基质和有机肥使用,这既能有效
转换层结构是现代多、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常用转换层结构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拱式转换层结构。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转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的两座异型组合拱桥为背景,对组合拱桥的受力特性以及异型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组合拱桥水平推力、侧倾稳定性、拱变形后的内力、水平系
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依据住房保障的基本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公共住房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历年来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条文进行评析,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
目前建筑物纠倾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主要是依靠土力学与弹塑性力学中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借鉴地基处理中的一些方法,凭借技术人员的探索和经验来完成,因此纠倾过程中
本文以在立体绿化中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为出发点,进行了植物选培、植物越冬、立体绿化种植等实验,提出了生态声屏障方案和建筑立体绿化方案,模拟分析了立体绿化的降噪性能和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