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研究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hfs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南宋道教经典,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为研究对象。通过考证个该经典的主要内容,梳理中国道教仪式发展历史上影响很大的上清灵宝大法及其主要传承者——东华派的大致发展脉络,复原了该派早期经典《天台四十九品》的部分内容。同时,按照上清灵宝大法的主要思想,确定了现存《道藏》中几部属于该道法系列的经典。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派科仪对传统的继承和改革,通过肢体表演、文书、存思三个层面分析,揭示该道法科仪的几个主要特点。认为其科仪基本奠定了此后中国道教仪式的基本模式,广泛影响了正一、神霄、净明及灵宝系列的科仪。首先,回顾当前道教学界对宋元灵宝道教经典科仪的研究情况,认为上清灵宝大法是道教史上重要的一支法脉,阐明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一章回溯隐含于道教历史中的上清、灵宝两派思想脉络的交叉融合,认为这两系融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唐时,上清、灵宝、正一等派都正式整合成道法阶层制度,按箓授予不同经典。同时,受印度密宗影响,大量密咒进入道教仪式,到宋朝时期形成一系列道法,包括神霄派、净明派、东华派等。其中,东华派是宋道教变革的一个典型。第二章主要考证清灵宝大法一系经典,以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为中心,介绍两本《上清灵宝大法》的作者、成书时间,比较二者的异同与特点。同时,介绍与上清灵大法关系密切或属于这一道法体系的相关经典,说明上清灵宝大法在道藏中的重要地位。第三章介绍上清灵宝东华派。阐述了东华派的传承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考察该派别对道法仪式的改革及其对其他道派的影响。第四章论述上清灵宝大法的道法内容、特点及传度。认为进入民间的该道法体系不再坚持所谓“法箓”一致的原则,而是“法箓别传”。原因与理宗时期统一三山符箓有关。第五章具体展示了上清灵宝大法的斋醮仪式,梳理了这个仪式的大致发展情况。说明它们在宋代的出现情况。第六章以宋代出现的炼度仪式为核心,展示了这类仪式的类型和具体内容和过程。第七章分三个层次分析第五、六两章的仪式过程。分别就肢体表演、仪式文书和存思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仪式中外在的动作、文字及宗教心理高峰体验等内容。试图揭示各个层次各自的作用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结论部分认为上清灵宝大法以仪式为重心的改革奠定此后道派的基本模式,为道教在民间的生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模式。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家具产业从地理区位上已经形成了若干特色区域和相应的家具产业集群,中国家具已经进入产业集群时代,家具产业集群不仅推动了中国家具业的整体发展,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
当今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化的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将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趋势。通过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维特根斯坦在《札记》里写道:“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
建筑微晶玻璃具有颜色丰富多变、光泽度佳、色差小、强度高、吸水率低等特点,可以替代传统石材应用于高档建筑装饰材料,但由于现有生产工艺中原料价格和工艺成本等因素,使得产品
电信技术的发展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不断推动电信运维管理体制向集中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信息安全管理作为电信运维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面临着来自技术和管理的两方
用甘氨酸和甲醛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羟甲基甘氨酸钠,经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仪定性分析后,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纯度大于99%,并进行了均匀性、初步稳定
数据抽取转换装载(ETL)是数据仓库的核心组成部分,负责从异构的数据源中抽取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清洗、转化,并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当中去。ETL平台开发和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源于英德,盛行于欧美。中国大陆20世纪30年代开始有些零星的社会工作实践,但是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与经验直至20世纪80年代才被大量引入。各级政府部门以及
香椿[Toona S nensis(A、Juss)Roem]、古籍中多用“橁”、“钝”、“櫄”、等古“椿”字。俗称“红椿”、“猪椿”、“春芽树”,其嫩叶又名“椿芽”、“香椿头”、“椿叶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