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中性原子的囚禁及其在两阱间转移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jin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远红失谐光偶极阱中单原子的囚禁及其光学操控在实现单光子源的制备以及单原子的量子比特的相关实验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也是为用中性原子实现量子计算机提供有效的帮助。本文主要是围绕实现单原子的囚禁及其操控为目标,开展了远红失谐光偶极阱中单原子的囚禁及其在两个远红失谐光偶极阱间的转移的实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  一、远红失谐光偶极阱中单原子的囚禁  实现了用聚焦红失谐光形成的偶极阱从磁光阱中囚禁单个铷原子,通过收集并分析了囚禁于偶极阱中单原子的荧光信号,证实了偶极阱中只有一个原子,同时分析了原子在阱中的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得出原子大都分布在偶极阱的底部,即分布在势阱低的位置的结论。  二、单原子在两个远红失谐光偶极阱间的转移  在理论上,我们分析了原子在两阱间转移的可行性并定性的分析了原子在两阱间转移的几率。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一个可移动的光偶极阱从一个已俘获到单原子的静止偶极阱上掠过,实现了将静止光偶极阱中的单原子以94%的几率转移到可移动的光偶极阱中,并将该原子移动到焦平面上指定的位置。该实验对于实现光偶极阱阵列中任意两原子的纠缠以及光偶极阱中原子外在自由度的操控等研究有着潜在的应用。
其他文献
该文利用表面-本征层-重掺杂层(s-i-n)结构,用光调制反射谱观察到了大量的Franz-Keldysh振荡(FKO),精确地测量出了本征层地电场,从而首次精确地研究了GaAs表面硫钝化前后的表
中国人民熟悉的老朋友日本鳗鱼,可能要跟我们说再见了。  据日本《每日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日本鳗鱼的“鱼荒”状态连年加剧。2018年年初,日本渔业面临着本土鳗苗捕获量仅100公斤的“极度缺鳗”状况,捕获量仅为上一年同期的0.2%。  来到2019年,持续第六年的鳗荒也不见好转。  由于暖流变化“黑潮大蛇行”影响了鳗鱼苗的回归时间,再加上长久以来的过度捕捞,根据日本水产厅的数据,今年渔期的鳗苗捕获量
期刊
本文使用本征值的方法研究了含多种离子成分情况下的直流等离子体鞘层的柬流不稳定性的问题。  通过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解关于鞘层等离子体的本征值方程组,我们发现在等离
作为一种有着巨大应用潜能的短波长光电材料,氧化锌(ZnO)在过去的十年里掀起了人们的研究热潮。同时,由于纳米科技的兴起,氧化锌纳米材料也成了目前氧化锌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本论文主要完成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深入讨论了黑洞的量子效应;另一个方面,则研究了Brans-Dicke宇宙中的相互作用暗能量。全文共分成四章:  第一章为引言。一方面介
基于超导传输线和超导量子比特相互耦合的电路量子电动力学(QuantumElectrodynamics,QED)系统,是固态量子信息研究领域中一类重要的量子系统,也是研究量子测量和量子控制的理
该文首先采用描光路的方法计算了全固化激光器中的夼合系统
上世纪末发现的巨磁阻抗效应(Giant Magneto-Impedance简称GMI效应)在室温及弱磁场下具有很高灵敏度,被业界视为开发新型磁敏传感器最具有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物理效应,而GM
实验表明等离子体边界区域一定强度负径向电场的产生对H-模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负径向电场的形成机制成为理解L-H模转换机制的核心问题。虽然经过近三十年的理论和
论文完成的重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详细综述了光纤光栅的发展历程,全面概述了光敏性机理、光纤光栅写入法的研究情况.对光纤栅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光 主要性能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