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声电刺激对海马区神经元网络放电活动影响的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ngmmsn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新型无创神经调控技术,该技术利用静磁场和声场共同作用于神经组织,以产生耦合电场并诱发感应电流实施神经刺激和调控。具有安全无创、高分辨率,、高穿透深度的突出优势。现有文献常采用仿真建模和电生理实验探讨其生物效应和作用机制,目前仿真研究多基于单神经元及耦合神经元开展工作,然而对特定脑区及其关于电化学突触的神经网络讨论较少。利用神经网络研究脑功能是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采用神经网络建模与动物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神经信息编码和神经集群钙荧光信号的角度,探索经颅磁声电刺激对小鼠海马区神经网络信息编码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从微观离子角度分析经颅磁声电刺激对海马区钙浓度的影响,构建磁声电刺激下海马CA3区神经元模型。研究磁声电刺激对海马锥体神经元内钙离子浓度的响应,确定神经元膜电位与感应电流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被刺激脑区锥体神经元钙信号浓度变化与磁声电刺激强度呈正相关,钙离子变化频率和幅值随刺激强度增加而上升,钙离子浓度能够表征经颅磁声电刺激下膜电位的变化规律。2、针对小鼠海马脑区神经编码机制,基于Izhikevich神经元构建不同耦合形式的神经元网络,包括兴奋和抑制性电耦合模型,模拟海马区中锥体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分析经颅磁声电刺激下不同类型神经元耦合指数,对比不同刺激方式下神经网络的信息传递特性。结果表明,经颅磁声电刺激对抑制性神经元耦合模型的影响更大,相比经颅磁刺激更能引起电耦合和化学耦合神经元网络中放电尖峰数量。抑制性神经元更够将编码信息传递到深层网络。3、为探究经颅磁声电刺激对海马区神经网络的调控效果,本文设计了光纤光度检测技术进行小鼠海马CA3区钙离子检测实验,记录不同刺激方式下的神经细胞钙瞬变信号,并开展新物体识别实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磁声电刺激与超声刺激相比,能够显著改变小鼠海马CA3区钙离子浓度,延长钙瞬变信号峰值时间,提升钙信号变化频率范围,并促进小鼠认知能力的提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感应电流调控神经膜电位,进而影响膜上钙离子通道。4、针对现有技术不能同步检测生化信号和神经电信号的不足,本文提出一种刺激响应信号检测的方法和系统,以期融合微观光纤光度检测技术和宏观在体多通道神经电生理记录系统,设计包含光电信号收集的可变磁场刺激装置。该装置将局部场电位信号的耦合强度与荧光信号变化强度进行融合构建调节指标,有助于实现精准调控。综上所述,经颅磁声电刺激可以改变海马区锥体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实现了对海马区神经网络放电活动的调节,具有促进神经活动的效果,可提高小鼠认知指数。研究结果为揭示经颅磁声电刺激的深层网络信息传递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对经颅磁声电刺激应用于临床退行性神经精神类疾病治疗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中步态冻结和震颤是该病中最常见的运动症状。脑电信号可以反应大脑活动状态,是研究帕金森病潜在神经机制和病理的重要电生理信号,然而目前针对帕金森病的诊断仍然缺少公认的特异性电生理检查指标。本文以帕金森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溯源方法对帕金森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进行电流源密度差异性分析,利用传递熵算法构建因效性脑网络分析帕金森伴有步态冻结障碍患者全
学位
情绪会对大脑记忆功能产生影响,脑电信号可以记录大脑皮层神经元活动的信息,因此通过分析脑电脑网络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不同情绪对错误记忆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使用DRM范式实验,采用格兰杰因果算法构建脑网络,并对脑网络参数进行分析,结合行为学数据,进一步探究情绪对错误记忆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DRM范式实验,将48名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中性、积极和消极情绪组,使用音乐材料诱发受试者不同情绪,采集
学位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网络的同步与放电节律是大脑系统协同工作实现认知等智慧活动的重要基础,在脑科学研究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建立神经网络的理论模型,主要针对神经元网络中的同步机制与放电节律动力学特性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建立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系统模型,采用忆阻器模型模拟化学突触的记忆特性,构建了兴奋-抑制神经元网络模型,研究了星形胶质细胞以及突触参数对神经元网络
学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是当今先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通过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模型识别自发神经活动的时空分布信息进行科学和临床研究。皮尔森相关是常用FC模型,然而,它只能提供病变或异常的局部信息,难以捕捉局部病变或异常对全脑造成的功能影响,属于低阶FC运算。论文借助国内外快速兴起的连接组学数据库,建立FC特异性指数新模型,试图提高FC计算能力,分别在疾病和健康人2
学位
睡眠对大多数生物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近年来,人们工作压力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睡眠剥夺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长期的睡眠剥夺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对学习等许多认知功能造成负面影响,但其相关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在众多复杂认知功能中,工作记忆(WM)是一种对信息进行短时存储和处理的有限系统,是许多高级认知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因此,对睡眠剥夺如何影响WM的相关神经电生理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
学位
人工神经网络是仿照生物学机制处理信息的数学模型,目前仿生程度最高的模型是脉冲神经网络,它以脉冲序列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以突触可塑性作为信息更新的规则,在处理时空数据上具有良好表现。情绪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实现情感计算和情感脑机接口的基础,脑电能够客观反映情绪变化,具有空间、时间双重特征,因此众多学者利用各类人工神经网络基于脑电数据对情绪进行分类,但利用类脑脉冲神经网络识别情绪的
学位
肿瘤已成为了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精准放疗凭借着高精度、高疗效和低损伤,越来越体现出其临床价值和地位。针对患者的肿瘤位置和剂量计划每天都会改变的问题,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IGRT)将放疗设备与影像设备相结合,在放疗过程中实时成像,从而可以动态调整肿瘤靶区和剂量的制定,是目前肿瘤精准放疗技术的代表。IGRT系统中,锥束CT(Cone-beam
学位
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借鉴与融合有利于实现对大脑功能的利用。脉冲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领域已取得广泛研究成果,但其生物可解释性仍有不足,基于算法生成的网络拓扑结构不能真正反映脑网络连接,且神经元模型单一。因此本文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构建了被生物脑结构约束的多脑区脉冲神经网络,以提高类脑模型的生物可解释性,并基于语音识别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类脑模型的信息处理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智能在医疗和智能
学位
睡眠影响包括健康、记忆、认知和生活质量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日常睡眠监测可以帮助了解睡眠状况、及时诊断睡眠障碍,降低睡眠相关疾病发生的概率。多导睡眠图是识别睡眠觉醒状态的金标准,但其采集过程复杂,专业性高,无法满足睡眠监测家庭化、日常化的需求。有监督的自动识别算法需要大量带有高质量标签的数据训练模型,训练数据较难获得、个体差异性大,有监督分类模型普遍泛化能力不强,因此寻找一种基于简单信号
学位
无线电能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是一种利用电磁场在物理空间的分布及传播特性,实现电能由发射端传递至接收端的技术。近年来,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等方面,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生物电磁效应安全问题。神经系统作为人体的指挥系统,同时也是受电磁辐射影响最严重的敏感区域之一。因此本文选取小鼠海马DG区为目的脑区,利用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