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承载人类社会一切经济和社会行为的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我国当今社会,城乡建设建设用地更是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及大部分人口的重要载体。然而,伴随着人们对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土地供给的稀缺性使得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如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效益,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日益关注的问题。
本文在对前人研究的理论内涵和评价方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的评价多为将城镇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分别展开,不能达到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扩张的目的。为此本文将城乡建设用地看做一个整体,从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与用地紧密结合、同时综合性较强、能够综合反映城乡建设用地的区域差异的指标体系,深化了城乡建设用地效益的内涵,同时为效益评价的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在对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及变化分析的基础以上,以北京市十八个区县为基本的研究单元,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及城乡用地统筹效益四个方面对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及效益协调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效益在各区县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大致呈现出由核心区向外递减的趋势;而从效益协调度结果来看,北京市整体各类效益协调度处于“基本协调”的状态,而区县间的协调度则差异显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乡建设用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低成为影响各区县协调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综合效益评价值及各效益之间协调度的组合情况,文章进一步将北京市分成高效协调区、高效基本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中效不协调区和低效不协调区五大类型区,并对不同效益类型区进行了空间分异研究。
最后,文章从极具可操作性的优化用地结构及布局的措施入手,提出了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功能区的的用地结构优化建议,同时根据城乡建设用地效益及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尝试性地提出针对不同效益类型区差异化的城乡建设用地战略,从而为日常土地管理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等工作提供依据和帮助,进而达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全面、协调的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