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基础设施与公园绿地建设策略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out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园林设计的生态内涵在历史上就由来已久,而在现代,国内外的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在业内也已经有较长时间的理论实践探索。针对传统生态设计多局限在具体微观技术层面这一问题,本文尝试将生态基础设施(EI)的概念引入城市园林建设中,对公园绿地的建设提出系统性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文章采用了比较研究、文献查阅、实地调查以及综合系统整合的方法,对风景园林生态设计、公园绿地发展以及生态基础设施等相关国内外理论与实践做出研究、分析与综合,并对相关案例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构成环节,公园绿地发挥了一系列生态服务功能,包括:生态系统自身做功、环境改善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历史延续、防灾避难、美学与游憩等等。在功能实现过程中,着重考虑了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和联系性,强调与周围更大尺度区域绿地的联合做功。   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宏观(区域)-中观(城区)-微观(场地),当我们关注于公园绿地的设计建设时,首先要在宏观生态系统联通性的战略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公同绿地的完善,完善其在区域尺度与周边各类绿色空间的联系性,保证生物、物质、能量联系通道的畅通性;其次,保护中观尺度各类绿色廊道的建立与维护,公园通过这些廊道的存在,作为节点发挥物种保护、历史维系等功能;最后,通过指导微观尺度的生态技术应用,使得公园内部能够在节能、防洪、教育、游览以及多样性乡土性保护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前人对宏观、中观的EI建设已经做出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本文则试图主要从微观角度着重分析单体公园绿地的建设技术措施,并结合中观地区性的绿地联系进行少量探讨。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我国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营建的运用了众多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大型城市综合绿地公园,其建设过程中很多理念与方法符合了作为生态基础设施要素的公园建设要求。通过对其进行分析,结合前人的理论实践研究,文章总结出一套按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与指导,公园绿地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策略,以期对未来的城市公园建设提供不同层面与尺度的建设帮助。主要策略有以下六个方面:(1)保持生态基础设施系统的连续性;(2)尊重环境的原生状况;(3)建立和维护多样化的乡土生境;(4)恢复与维护湿地;(5)应用清洁能源、节约利用资源;(6)建立绿色文化遗产保护廊道。
其他文献
成功地中心商业区改造规划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促进.该文通过对北京王府井大街、天津滨工道、上海南京东路三个大城市中心商业区改造的比较研究,力图阐述城市中心商业
园林博览会在国外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传统,在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区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很多举办城市已经得到证明。相比之下,园林博览会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宅建设如火如荼,在关注每年数千万增长的建设量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保障房的居住质量。住宅空间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家庭多样性居住需求是评判居住
该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理查德.迈耶的建筑创作发展历程.第二部分通过对迈耶九十年代一些代表作品的解读,着重分析他的设计理念在社会新的发展背景下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源匮乏、内涝频发、雨水污染等雨洪安全问题都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针对我国面临的雨
随着国际邮轮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发展,世界各海港城市对邮轮经济的参与也在逐渐升温。作为邮轮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邮轮港口的建设成为了当下海港城市在开发建设滨水区和
该文从城市住宅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其内容、特点、原则、及地位作用的研究,构筑物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对城市住宅物业管理供需双方设置及物业管理市场管理体制
该文主要分两部分来研究西方建筑理性特征和设计方法.首先,回顾了从古典时期至十九世纪末几个较为典型历史时期的建筑的理性特征,同时研究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师的设计思
城市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关注.作者认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而不可能通过"天人合一"来实现.科学技术从观念和手段两方面
该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标准进行了分析.该文第一章分析了中国土地资源紧张状况与城市化发展进程之间的矛盾,提出合理的城市化是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