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菱属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及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ke_z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菱属(Trapa L.),隶属菱科,一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然而,迄今为止,菱属植物的物种鉴定和系统发育关系仍然不清楚。本研究对菱属的9个野生物种/类群及5个栽培物种/类群进行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并注释。结合之前已经获得的菱属叶绿体基因组(6个野生种,1个栽培种),首次对菱属的15个野生种/类群及6个栽培物种/类群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结果如下:菱属15个野生物种/类群的叶绿体全基因组大小为155,453~155,559 bp,并具四分体结构。发现IR/SC(Inverted Repeat/Single Copy)连接处小幅变化,说明菱属野生种的叶绿体基因高度保守。长重复序列和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s)主要分布在基因间隔区和LSC(Large Single Copy)区,这为该属物种和亲缘关系鉴定提供了有效的质体标记。MP(Maximum Parsimony),ML(Maximum Likelihood)和BI(Bayesian Inference)三种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一致将菱属野生物种/类群划分为小种子分支和大种子分支。13个大种子野生物种又可分为三个小簇:(1)四角菱(T.quadrispinosa Roxb.)、菱(T.bispinosa Roxb.)和两角大柄菱(T.macropoda var.bispinosa W.H.Wan.);(2)丘角菱(T.japonica Flerow)、四瘤菱(T.mammillifera Miki)、耳菱(T.potaninii V.Vassil)、格菱(T.pseudoincisa Nakai)、弓角菱(T.arcuata S.H.Li et Y.L.Chang),猪耳菱(T.natans var.baidangensis);(3)冠菱(T.litwinowii V.Vassil)、东北菱(T.manshurica Flerow)、科热夫尼科夫菱(T.kozhevnikovirum Pshennikova)和西伯利亚菱(T.sibirica Flerow)。菱属6栽培物种/类群12个体之间的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差异非常小(155,534~155,539 bp)。IR/SC边界连接处在栽培种之间没有差异,表明栽培种较野生种更为保守。与野生种一样,长重复序列和SSRs主要分布在基因间隔区和LSC区。对菱属叶绿体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有菱属植物清晰地被划分为三大分支:首先,两个小种子物种(四角刻叶菱(T.incisa Sieb.et Zucc.)和细果野菱(T.maximowiczii Korsh.))聚为一支;其次,所有大种子菱属野生种/类群聚为一支;最后,所有栽培种/类群聚为一支。栽培物种内部又可分为两个小簇,第一簇仅包括两种逃逸的栽培菱;第二簇包括越南菱(T.bicornis Osbeck var.cochinchinensis(Lour.)H)、乌菱(T.bicornis Osbeck)、南湖菱(T.acornis Nakano)和台湾菱(T.bicornis Osbeck var.taiwanensis(Nakai)Z.T.Xiong)四个栽培种。本研究从叶绿体角度为菱属内物种鉴定和进化关系提供了基础的遗传信息,为该属谱系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可促进菱属遗传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
其他文献
位于肯尼亚的阿伯戴尔山脉(Aberdare Ranges)孕育着典型的热带山地森林,是非洲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这片森林一直被各种因素干扰、破坏,但它的植物种类仍然十分丰富,还有许多珍稀特有植物。因此,此地被列入热带东非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是世界上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然而,有关于整个阿伯戴尔山脉的维管束植物区系和分布模式的研究工作却很少。本研究以肯尼亚中部高原阿
南迪森林(Nandi Forests)位于肯尼亚裂谷省卡卡梅加森林以东的南迪悬崖顶部,它是几内亚-刚果雨林最东部残余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被认为是非洲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一部分。同时它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如涵养水源,为生物提供宝贵的栖息地,为境内流域生态提供保护,同时也起着碳汇的作用。由于大面积栖息地的丧失和频繁的人为活动,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南迪森林处于物种灭绝危机的最前沿。
泽泻目是单子叶植物基部类群之一,该目包含了14科166属的水生植物,分布于世界各地。泽泻目是水体环境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动物的食物,其中一些植物,如水鳖科、泽泻科、花蔺科和水蕹科的一些物种可以作为水族馆和户外花园中的观赏性水生植物。泽泻目中的水生植物具有形态复杂多变等特点,长期以来,该目植物的分类鉴定一直存在困难,其系统发育等问题也一直存在争议。植物叶绿体基因组DNA序列及结构变异等能为解决
Streptocarpus ionanthus(苦苣苔科:海角苣苔属)是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特有的草本植物,分布在坦噶,莫罗戈罗和基利菲地区。该物种包括九个密切相关的亚种,亚种之间有着复杂的形态特征和尚不明晰的演化关系,导致该物种复合体一直以来在分类处理上未能达成一致。悬而未决的物种界定使得弄清其种下分类单元之间的亲缘关系变得复杂,这又严重影响了对这一濒危物种保育工作。同时Str.Ionanthus也
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资料及其自然分布式样,以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内在机制,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至关重要。然而,相关资料不足,妨碍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重要性的认识,甚至难以避免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损失。若某一地区缺乏对动植物区系详尽的清查,很难确定该地区受到威胁的生物资源。东非沿海森林是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有多样的特有动植物群,因此被确定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然而,该地区植物
微生物组是指包括细菌,真菌,古生菌,低等真核生物,病毒等微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植物微生物群落定殖于植物器官内和植物表面,某些特定微生物群落具有宿主偏好性,只定殖在某些特定类群或者特定器官,例如根际微生物群落只在植物根表面狭窄区域内受到植物分泌物等影响而形成。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生长和植物抵抗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环境,植物的遗传因素和代谢调节可以塑造和影响群落。微生物群落与宿主的互作关系,比如遗
长江中下游湖群是全球重要的湿地,苦草属(Vallisneria L.)植物是这一区域的优势沉水物种,对这些湖泊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尺度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证实刺苦草(V.spinulosa Yan)是长江中下游湖泊的优势物种;苦草(V.natans(Lour.)Hara)很常见,但不占优势。刺苦草和苦草在这些湖泊中常常混生,形成带状相间分布格局。通过对
莲(Nelumbo nucifera)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水生草本植物,集食用、观赏和药用价值于一身。在我国,莲已有逾两千年的驯化栽培历史,而且种植规模巨大。随着莲全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关莲分子育种以及基因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多。目前,莲组培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尚未构建,不能在莲本体上进行基因功能解析等的研究。因此,本研究a)通过选用不同品种、不同来源的莲组织、器官为外植
造林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之一,显著地改变植被的物种组成和土壤微环境(含水量、pH、温度等),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活性,最终导致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和温度敏感性发生变化。然而,造林对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丹江口库区选取四种土地利用方式(森林、灌丛、农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保护、生物化学保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温度敏感性的测定和研究,探讨造
进入人类世以来,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加速的趋势,对于全球水循环势必产生重要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水资源科学调配、缓解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自2014年12月通水以来,由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调水,当前多年平均调水量60亿m3,已累计向华北地区调水361亿m3。在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工程水源地径流变化机理以及未来水资源变化趋势需要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