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对土地资源,尤其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高度重视。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均强调严守耕地红线、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健全集约用地制度。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成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青岛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建设用地粗放、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消耗不协调等问题。随着青岛市“蓝色跨域”战略的持续向前推进,城市发展对城市土地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城市土地供求矛盾愈加尖锐。因此,集约利用城市土地对于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缓解供求矛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区间数AHP、BP神经网络模型,本文从宏观角度对青岛市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预测了未来一段时间内青岛市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基于前文的分析结果及国内外集约利用城市土地的有效路径,提出进一步提高青岛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分析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阐明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城镇化、城市土地等基本概念、城镇化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简介;第三章是青岛市城镇化发展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第四章建立了基于PSR模型的青岛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通过区间数AHP求取权重,并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00-2012年青岛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进而对评价结果和PSR协调度进行分析;第六章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2013-2017年青岛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预测;第七章基于前文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第八章是本文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期间,青岛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集约度由中度集约上升到较高程度集约,但与同类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从各子系统看,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逐渐趋向均衡和良性循环状态。(2)经预测可知,2013-2017年青岛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增速逐渐减缓。(3)进一步提高青岛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从政府管控角度,强化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盘活存量城市土地,提高用地效益,加强工业用地管理,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实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考核和评价机制:从市场配置角度,完善城市土地招拍挂制度,试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
其他文献
研究采用文献法,以1982-201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50篇有关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包括小学教师课堂管理)研究论文为对象,按"论文属性""概念""被试属性""研究方法""目标行为""原
文章回顾了编写《襄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整个过程,思考了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来寻求襄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的战略,发展路径的过程,提出了借鉴德国哲学
英文研究中的自然地理条件因素,民族、国家历史因素,神话、宗教信仰因素,文学因素以及习俗习语因素等往往为研究者所忽视。然而,这些因素对于养成相应的英语文化意识,进一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大学生社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
本文基于1987-2006年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协整模型,分析我国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研究发现在1987-2006年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阶段波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加味联合静脉滴注西药(头孢米诺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和二羟丙茶碱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急性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阶段,大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毋庸置疑是推进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新型农村经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文献查阅方法对兴文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梳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态势分析法(SWOT研究方法)分析特色农业产业内
城市轨道浅埋暗挖隧道拱顶沉降、洞内收敛监测值为隧道动态设计及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但是,目前隧道拱顶沉降监测只能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监测,开挖至初期支护完成这段时间内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工业化逐步形成,农业机械逐渐取代劳动力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生产要素,配合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等物资的大量使用,农业得到了空前